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關注“十一五”規劃目標:GDP能耗降低達標之憂
 
 
  來源:      日期:2006-02-23 17:32

 

  “每萬元GDP的能耗在未來五年當中下降20%”,這是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提出來的一個重要目標,而在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18日召開的2006年經濟形勢與企業改革分析預測會上,有關專家對此表現出擔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謝伏瞻表示,實現萬元GDP的能耗在未來五年當中下降20%比GDP增長指標的實現要難得多。從現在掌握的情況來看,到目前為止,已經制定了“十一五”規劃的省市,還沒有哪一個地方萬元産值的能耗降低到20%,其中,少的降10%,多的降15%,這就説明這個指標的完成存在較大難度。

  據了解,就每千克標準油消耗産出的GDP而言,高收入國家是4.82,上中等收入國家是2.62,中國只有1.04,單位能耗是高收入國家的4倍,是日本的8倍左右。

  針對是否推進重化工存在的爭議,謝伏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從“十五”期間汽車、鋼鐵的發展情況能看出,我國工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他説,工業化不可避免、也不可完全逾越。至於在這個時期的能耗,他説大批量集中消耗不可避免,但可以用高技術去降低。

  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也認為,中國在城鎮化、工業化仍然在高速發展階段時,又要走資源、能源節約的道路,是中國亟待破解的一個難題。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表示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會成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政治目標,也將引導很多經濟行為。周大地説,如果沒有創新的舉措,節能降耗目標很難實現,而創新則包括政策、組織管理方法等各方面。

來源: 上海證券報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