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建議》解讀: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
 
 
  來源:      日期:2006-02-05 14:19

 

  新華網北京2月4日電 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符合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利益,反映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也有利於維護臺海地區的和平穩定。要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總的是要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貫徹實施反分裂國家法,推進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恢復兩岸對話和談判,加強與反對“臺獨”、主張發展兩岸關係的臺灣各黨派的對話與交流。《建議》重申了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觀點,並重點就加強兩岸經濟交流和合作提出了重大舉措。

     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經貿關係和人員往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截至2005年6月底,大陸已累計批准臺資項目66028個,實際使用臺資407.8億美元,兩岸間接貿易總額累計4456億美元,累計臺灣對大陸貿易順差近3000億美元。目前,祖國大陸是臺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2005年上半年,兩岸貿易額為410.8億美元,同比增長12.5%。其中,大陸對臺灣出口77.5億美元,同比增長28.8%;大陸自臺灣進口333.3億美元,同比增長9.3%;大陸逆差為255.8億美元。為發揮兩岸經濟互補性,營造良好的臺商投資環境,大陸在福州馬尾和廈門海滄、杏林、集美設立四個“臺商投資區”,在瀋陽、南京設立“海峽兩岸科技工業園區”,在成都和武漢批准設立了“海峽兩岸科技産業園”,在福建、山東、海南、黑龍江、陜西等省設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在福建、山東、四川、黑龍江等地創建“臺灣農民創業園”,為兩岸農業交流和臺灣農民在大陸創業構築合作平臺。大陸已批准設立2家臺資銀行、1家合資臺資保險公司、7家銀行代表處、12家臺資證券公司和9家保險公司的近30個代表處。這充分説明,加強兩岸經貿合作和人員往來,有利於兩岸經濟的共同發展,符合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利益,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為促進兩岸經貿交流和人員往來,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第六條明確規定:“國家採取下列措施,維護臺灣海峽地區和平穩定,發展兩岸關係:(一)鼓勵和推動兩岸人員往來,增進了解,增強互信;(二)鼓勵和推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直接通郵通航通商,密切兩岸經濟關係,互利互惠;(三)鼓勵和推動兩岸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四)鼓勵和推動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五)鼓勵和推動有利於維護臺灣海峽地區和平穩定、發展兩岸關係的其他活動。國家依法保護臺灣同胞的權利和利益。”

  在全面把握兩岸經貿合作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建議》明確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這為兩岸開展經貿合作明確了著力點。只要雙方按照這個方向不懈努力,就一定能不斷開創兩岸經貿合作的新局面,造福于兩岸中國人。(完)

來源:新華網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