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如何理解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來源:      日期:2006-02-05 14:03

 

     新華網北京1月31日電  我們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一直高度重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明確指出:“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準,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江澤民同志強調:“必須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共同進步。社會主義社會作為人類歷史上嶄新的社會形態,是以經濟建設為重點的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胡錦濤同志2005年4月在山東考察工作時強調指出:要充分認識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和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緊密結合起來,把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這些重要論述都深刻闡明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首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建設方面,要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産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産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在政治建設方面,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在文化建設方面,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其次,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還是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的必然要求。《建議》重點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全面落實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戰略任務,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進一步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這是從指導思想的角度提出的要求,也是最根本的要求。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必須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二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全黨同志只有牢固樹立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才能不斷增強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才能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和頑強的奮鬥精神,才能經受住各種考驗,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兢兢業業地工作。三是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這是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完)

來源:新華網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