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解讀五中全會《建議》:如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來源:      日期:2006-01-16 12:38

 

   新華網北京1月10日電 《建議》強調指出,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知識和人才的需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統一認識,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為本,轉變教育觀念,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明確和強化政府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的責任和作用。各級政府要採取切實措施,努力建設推進素質教育的長效機制,形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合力。要通過制度建設,明確規定各級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校長在推進素質教育中的責任。建立諮詢和聽證制度,形成各方面積極參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機制。加強對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結構、人才培養模式、教師隊伍建設、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等關鍵問題的調查研究,增強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學性、系統性和針對性。

     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快構建和推行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課程。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小學德育課程體系。堅定不移地推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完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在義務教育階段各年級全面推行新課程。面向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村學生的需求,推進農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大力推進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改革評價、考試與招生制度。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評價制度,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教師、學校。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教育多樣化的需要,建立全面和多元化的教育品質評價模式,積極探索和推行學生綜合評價機制。

     推進考試製度改革。完善小學升初中就近免試入學制度。積極探索建立以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與綜合評價相結合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制度,探索將優質普通高中招生名額相對公平地分配給區域內所有初中的招生辦法,探索有利於特長生持續發展的升學辦法。推進高考與招生制度改革,建立以統一考試為主、多元化考試和多樣化選拔錄取相結合的高考與招生制度。

     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完善教師教育體系,努力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把師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全面提高師德素質。加強教師教育制度創新,推進教師教育和教師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完善教師資格制度。完善以現有師範教育為主體、其他高等學校共同參與、培養培訓相銜接的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繼續推進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大力提高中小學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準。

     加強督導,建立國家基礎教育品質監測和評估體系。建立面向全體學生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目標的國家基礎教育學生學業品質的跟蹤、監測、評估、反饋機制,重點建立國家義務教育品質監測體系,促進中小學校教育品質的提高。建立科學的督導評估體系,促進國家教育方針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完)

來源:新華網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