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解讀《建議》:實施人才培養工程的重點是什麼?
 
 
  來源:      日期:2006-01-16 12:28

 

  新華網北京1月15日電 《建議》指出,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加強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建設,抓緊培養專業化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著力培養學科帶頭人,積極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

  黨政人才是實現黨的執政目標的重要力量,肩負著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使命。“十一五”期間,緊緊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公務員法的貫徹實施,繼續開展大規模幹部培訓工作,大幅度提高公務員隊伍的素質。著力提高黨政領導人才的理論思維、戰略思維和運用科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創新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法,整合培訓資源,切實提高培訓品質和效益。堅持和完善幹部挂職鍛鍊制度。

  重要文化人才資源是國家文化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能力的提高,實施“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要培養一批全面掌握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貫中西、聯繫實際的理論家,一批堅持正確導向、深入反映生活、受群眾喜愛的名記者、名編輯、名主持人,一批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社會責任感強、精通業務知識的出版家,一批緊跟時代步伐、熱愛祖國和人民、藝術水準精湛的作家、藝術家。

  優秀企業家是當前經濟競爭的重要戰略性資源。圍繞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以提高戰略開拓能力和現代化經營管理水準為核心,加快培養造就一批熟悉國際國內市場、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優秀企業家。努力培養造就一支熟悉國際金融、具有防範金融風險能力的銀行家隊伍。積極扶持民營企業家成長,著力提高他們的戰略決策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市場競爭能力、推動企業創新能力和應對複雜局面能力。

  戰略高技術人才作為掌握當代前沿技術的骨幹力量,是科技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根據《建議》要求,“十一五”期間要著眼于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和大幅度提高我國創新能力與國家競爭力的需要,加大戰略高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實施戰略高技術人才培養工程,重點培養造就一批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戰略型科學家和創新科研團隊。

  專業化高技能人才是推動技術創新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力量。農村實用人才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骨幹隊伍。“十一五”期間要建設一支技藝精湛、掌握現代製造和新技術的專業化高技能人才隊伍,造就一支以技師、高級技師為骨幹的專業化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一批掌握現代知識和技能的農村實用人才。(完)

來源:新華網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