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解讀五中全會《建議》:財稅改革的重點有哪些
 
 
  來源:      日期:2005-12-27 15:06

 

     新華網北京12月27日電  建議》提出了“十一五”期間關於財稅體制改革的總的要求,即合理界定各級政府的事權,調整和規範中央與地方、地方各級政府間的收支關係,建立健全與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要圍繞建立和完善公
共財政體制框架,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財政支出更多地向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教育、科技、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傾斜。政府資金原則上不再投向一般競爭性行業,而要投向提供公共産品和服務的行業。

     規範政府間財政關係,完善中央和省級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理順省級以下財政管理體制。一是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加大對財政困難縣鄉支援力度。二是有條件的地方實行省級直接對縣的管理體制。三是實行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對經濟欠發達、財政收入規模小的鄉鎮,試行由縣財政統一管理鄉鎮財政收支的辦法,對一般鄉鎮實行“鄉財縣管”方式。四是規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合理確定對各地區的轉移支付的規模,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嚴格控制專項轉移支付規模,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

     進一步完善預算管理。當前要著力規範土地出讓收入管理,納入財政預算。今後必須深化預算改革,逐步將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

     深化稅制改革。首先要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基本完成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改革任務。

     其次是完善既有的稅收制度。一是完善增值稅制度,實現增值稅轉型。二是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三是實行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四是調整和完善資源稅,對資源佔用、開採等均實行徵稅,同時要完善稅制,改變稅率偏低等狀況,以利於抑制對礦産資源的濫採濫挖和掠奪性開採,保護礦産資源。

     再次是適時開徵一些新稅種。一是實施燃油稅,以促進節約汽油。二是穩步推行物業稅,以利於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完)

來源:新華網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