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第九個五年計劃(1996年—2000年)
 
 
  來源:      日期:2005-10-25 16:25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建議》。這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第一個中長期計劃,是一個跨世紀的發展規劃。

  1996-2000年是我國執行第九個五年計劃時期。“九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確定為:全面完成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部署,2000年,在中國人口將比1980年增長3億左右的情況下,實現每人平均國民生産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基本消除貧困現象,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準;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實現國民生産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6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李鵬總理代表國務院在會上作了《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報告》。該報告提出了今後15年的奮鬥目標和指導方針。  
 
(來源:信産部網站)

編輯:木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