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各地“十一五”規劃平均增速高出國家規劃2.4個百分點
 
 
  來源:      日期:2007-03-13 13:22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齊中熙)圍繞中國“十一五”(2006-2010年)發展規劃,中國各地目前均已制定了各自的發展規劃,從GDP指標看,各地發展熱情仍然不減,“十一五”發展規劃的平均增速高於國家規劃的2.4個百分點。

     2007年區域藍皮書之《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近日出版。從各地的GDP增速看,有9個省份定在10%以下,其他22個省份都在10%以上,其中在12%以上的有4個省份,分別是內蒙古、吉林、天津和西藏。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顯示,2006年,中國經濟增速達到10.7%,比先前的普遍預計高出0.2個百分點。這也是中國經濟第一次出現連續四年在兩位數平臺加速增長。

  兩會解讀: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緣何連續三年設定8%

  藍皮書透露,與“十五”計劃相比,中國東部地區的“十一五”增速目標基本維持不變,只有天津、河北、山東三個環渤海省份上調了1到3個百分點。東北和中部各省份增速目標均高於“十五”計劃。

     其中,內蒙古、吉林的預期GDP增長率分別為13%和12%,較“十五”計劃上調了4個和3個百分點,無論是增速目標還是上調幅度,都居全國前兩位。

     西部各省份中,除新疆、西藏、青海外,也比“十五”計劃有所調高。其中雲南預期增長率為8.5%,為全國最低,但也比“十五”計劃提高了0.5個百分點。

     “雖然各地的發展熱情高漲,其規劃的發展增速普遍高於國家預期,但相較“十五”期間實際的經濟增長而言,各地規劃的目標並不算高,還是較為理性的。”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員景體華指出。

     以三大經濟圈前兩位城市為例,北京和上海都將預期年均增幅定為9%,天津、蘇州和廣州定為12%,最高的深圳也只定在13%,均比其“十五”年均增幅低了1到3個百分點。

     按各地的GDP推算,“十一五”期間中國GDP年均增長9.9%,高於國家規劃(7.5%)2.4個百分點。其中東部、東北、中部和西部地區年均增速分別為9.6%、10.9%、10.4%和9.4%。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戚本超指出,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今後5年中,中國東北增長速度應該最快,西部仍然最慢。東部、東北、中部和西部佔全國的比重從2005年的55.5%、8.7%、22.7%、13.1%,變為2010年的54.8%、9.1%、23.2%、12.9%。

     “從中可以看出,今後5年中,中部的比重上升最多,東部下降最多。同時,東北、中部與東部的差距將縮小,而西部與東部的差距將會略微拉大。”戚本超説。

來源:新華網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