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兩岸經貿交流開新局
字號:
賈慶林就全面擴大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提出四點建議

  時間:2006-12-10 14:49    來源:     
 
 

  國共兩岸經貿論壇2006年4月14日上午9時在北京飯店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出席開幕式併發表演講,就全面深化和擴大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提出四點建議。

  賈慶林首先代表中共中央和胡錦濤總書記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祝賀,並指出,這是落實胡錦濤總書記與連戰主席去年會談新聞公報的重要舉措,是國共兩黨繼續交流和兩岸關係中的一件大事。此次論壇以兩岸經貿交流與直接通航為主題,融通睿智,凝聚共識,必將對深化兩岸經貿合作、構建和平穩定發展的兩岸關係産生重要而積極的影響。

  賈慶林表示,展望未來,兩岸經濟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兩岸合作發展的互補條件和巨大空間將充分顯現,兩岸經濟優勢將相得益彰,兩岸同胞將共用其利,共獲實惠。實現兩岸直接、雙向、全面“三通”,兩岸將獲得更充分的資訊、更便捷的運輸、更暢通的資金流動和更優化的資源配置,大大提高兩岸經濟的競爭力,也更有利於臺灣産業轉型和企業的持續發展。

  他指出,如能開放大陸企業赴臺投資、實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將大大促進島內消費,擴大就業機會,為臺灣經濟注入新的活力。面對新的形勢,兩岸同胞必須抓住機遇,加強合作,不斷擴大共同利益,努力實現互利雙贏。

  賈慶林在演講中就全面深化和擴大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提出四點建議:

  一、以為民謀利為出發點,實現兩岸經濟共同發展繁榮。

  古語有雲: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是實現兩岸經濟共同發展繁榮的必由之路,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在。近20年來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歷史,實際上是兩岸同胞互利雙贏的歷史。只要是有利於擴大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事情,我們都應當積極地推動;只要是有助於謀求兩岸民眾共同福祉的事情,我們都應當盡力促成。

  目前,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但仍然存在許多人為的障礙和政治干擾。長期以來,兩岸經貿關係不能正常化、兩岸貿易嚴重不平衡、資金流動和貨物運輸間接進行、大陸企業不能入島投資等問題,迄今都未能得到妥善解決,既嚴重阻撓著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順暢發展,損害了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們應當從維護和擴大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出發,儘快排除干擾,消除障礙,興利除弊,不斷地拓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新境界。

  二、以直接通航為突破口,開創兩岸經濟關係正常發展的新局面。

  我們認為,當前應本著方便兩岸人員往來、便利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符合兩岸航運企業利益的原則,採取務實靈活的措施,積極推進兩岸空中、海上直航進程。在空中直航方面,可在以往三次春節包機成功實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實現兩岸客運包機節日化、常態化和貨運包機便捷化。

  我們希望兩岸民間航空行業組織儘快地按既有模式,就兩岸客貨運包機相關問題進行商談,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而努力。

  為便於包機的商談和實施,可以根據兩岸航空業者和市場的需要,務實靈活處理相關事宜。在海上直航方面,應積極推動兩岸民間航運作業組織按照2005年春節包機澳門協商的方式,就海上直航相關事宜進行溝通,取得共識,儘早實施。

  當前,可以零關稅農産品直航為先導,推動臺灣農産品從臺灣本島到大陸的直航運輸;繼續擴大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海上客貨運直航的功能與範圍,推動福建沿海與澎湖的直航及兩岸貿易貨物經金門、馬祖、澎湖的轉机,加快直航、雙向、全面“三通”的進程。

  三、以提高技術水準和競爭力為重點,促進兩岸經濟關係持續健康發展。

  提高技術含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發展創新型經濟,是現階段兩岸經濟發展共同面臨的迫切任務。兩岸在科技研發、人才資源、市場規模以及科技成果産業化等方面,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與巨大的合作潛力。

  今後,兩岸應在一些重點産業領域加強交流合作,建立兩岸分享科技資源的機制與平臺,共同提高兩岸的産業技術創新能力。應當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原則,加強兩岸在電子資訊、光電、生物、農業等産業的分工與合作,協調兩岸高新技術産業佈局,優化資源配置,共同建立自主技術標準,創造中國人自己的國際品牌。

  在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進程中,需要始終注意立足當前、著眼未來、深入探討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問題。只有努力實現兩岸經濟關係的規範化、制度化,才能保證兩岸經濟關係持續健康發展。

  我們認為,建立這樣的合作機制,應本著“雙向互惠、共同繁榮,先易後難、逐步推進”的原則進行。當前,可以考慮在互相尊重和保障對方經濟利益的前提下,以區域對區域、民間對民間、行業對行業、企業對企業的方式,靈活處理有關事宜,不斷深入探索,不斷積累經驗。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對話和談判後,雙方可以協商構建長期穩定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問題。

  四、以加強交流溝通為途徑,廣泛凝聚兩岸促進互利合作的智慧和力量。

  全面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要靠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國民黨有關方面共同舉辦兩岸經貿論壇,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嘗試,目的在於搭建起一個平臺,廣邀各界有識之士,共商兩岸互利合作大計。

  賈慶林説,我們應當充分發揮好這個平臺的作用,以這次論壇取得的成果和經驗為基礎,進一步加強對話,增進互信,凝聚智慧,挖掘合作潛力,拓展合作渠道,豐富合作內涵,創新合作模式,努力開闢一條符合兩岸同胞要求、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符合兩岸自身特點的經濟交流合作的發展道路,共同開創兩岸經貿互利雙贏的新局面。

  賈慶林表示,我們兩黨搭建的交流溝通平臺,空間是廣闊的,議題是開放的,歡迎兩岸各界人士參加。既可以通過舉辦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討論加強兩岸經濟合作的議題、加強文化交流的議題;也可以通過舉辦兩岸和平發展論壇,討論臺灣同胞關心的其他議題。凡是有益於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的議題,凡是有利於促進兩岸交流的議題,凡是有助於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議題,我們都願意討論。這兩個論壇形成的共同建議,可以作為兩岸對話和談判一旦恢復之後的重要參考,以利於推動兩岸對話和談判與解決問題的進程。(言恒 胡珊珊)

(來源:台灣網)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