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兩岸經貿交流開新局
字號:
關注“海西”,關注兩岸經貿大熱土

  時間:2006-11-10 15:54    來源:     
 
 

   今年1月25日8時5分,廈航飛臺北包機從高雄包機右側飛離地面。這是57年來,閩臺首次對飛。

  相關報道:《鼓浪嶼之波》相伴 06年春節包機廈門首飛航班起飛

  福建臺灣,一衣帶水。

  隨著海西成為我國經濟版圖中的新亮點,閩臺交流與合作不斷升溫。

  專題關注海峽西岸經濟區

  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從福州、漳州覆蓋全省;福建沿海與金馬澎地區往來不斷擴大;廈門成為今年春節包機直航點;福建居民“金馬遊”順利啟程……

  就在今年8月,《福建省“十一五”閩臺産業對接專項規劃》發佈。這是以“海峽西岸”全局的戰略思維為出發點,發揮福建優勢、深化兩地合作的重大舉措。

  可以預見的是,海西,必將成為兩岸經貿大熱土。

  “在福建種臺灣水果,跟在家一樣”

   盧展工對臺灣果農老林説:好好創業,我會抽空去看你

  昨日,福州羅源縣松山鎮的呂洞村,記者見到了正在享受“田園生活”的臺灣老果農林茂盛,他樂呵呵地説:在福建種臺灣水果,感覺跟在家鄉一樣。

  林茂盛是近年來大批“西進臺農”中的一員,曾被評為臺灣“十大傑出農民”。他的果園有200多畝,5000多棵果樹,今年收入可達十多萬元。

  老林告訴記者,今年夏天,省委書記盧展工深入羅源調研閩臺農業合作問題時,他曾當面和盧書記交流過閩臺農業合作的看法。盧書記對他説:“你好好地創業,我會抽空去看你的。”

  盧書記這句話的背後,是兩岸農業合作的美好前景。今年4月,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福建將新辦閩臺農業合作項目500個,實際利用臺資4億美元,推進閩臺農業合作向“高層次、大規模”發展。

  如今,海峽西岸已經是臺灣農業投資祖國大陸最為集中的地方。目前,福建已累計引進臺資農企1600多家,佔全國臺資農企30%左右;實際利用臺資12億美元,佔全國五大農業合作試驗區總量的70%以上。

  有了海峽西岸的廣大市場,臺灣果農笑開了顏。臺灣人郭創天在福州創辦的閩臺果品交易中心,從今年4月至今就沒清閒過,“我們把臺灣水果源源不斷地銷往北京、上海、廣州,一直供不應求。”

  “生意好做,朋友的朋友都來了”

  盧展工:我們將持之以恒地為投資者提供良好服務

  “生意好做,臺灣的朋友、朋友的朋友,都跟著來了。現在光福州就有臺商兩三萬人。以前福州臺商協會一年半年才聚一次,現在都改成了每月聚會。對我們來説,海西是個‘只怕貨不夠,不愁銷不出’的大平臺。”福州臺商協會副會長、福州臺泥水泥公司總經理余雙福昨日對記者表示。

  如今,唯一令余雙福犯難的,不是産品銷路,而是産量不夠。2002年投資設廠的福州臺泥産能150萬噸,是福建單體最大的水泥廠;今年又追加投資600萬美元,明年7月後,年産能達到225萬噸。

  熱絡的兩岸交流、良好的投資環境,也給了臺商信心。2004年海交會上,時任省委代理書記、省長的盧展工的一席話令許多臺商記憶猶新:“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就是希望更好地發揮福建的優勢,承上啟下,我們將持之以恒地為投資者提供良好服務。”

  2005年11月,省長黃小晶在漳州會見臺灣客商時也表示,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構想,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國家支援福建在對臺經貿往來中先行先試,對臺經貿大有作為。

  不少臺商告訴記者,隨著臺灣生産成本的逐步提高,島內的汽車、電子、種植等産業急於尋找新空間。福建交通便捷、氣候相宜、習俗相近,而且政府重視、政策對路,吸引越來越多臺商慕名而來。到2005年底,在閩臺資項目累計已達8400多個,實際利用臺資超過100億美元。今年前6個月,福建合同臺資比增逾1/5,臺商加速投資海西經濟區,風頭正健。

  五緣六求

  兩地的地緣、血緣、文緣、商緣、法緣都是割不斷的,此為閩臺“五緣”;兩地的交流合作,福建有“六求”,就是正在進行和希望推進的經貿合作、交通聯繫、旅遊合作、農業合作、文化交流和載體建設。

  ———盧展工

  臺灣遊,我們已經做好準備了

  國家旅遊局長:要借助福建獨特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對臺遊

  10月14日,臺灣眾詳公司董事長楊仲榮帶著夫人和孫女,駕著從臺北開來的私家車,隨隊展開了福建自駕車之旅。白底黑字的臺北車牌“臨時入境”,這在大陸是頭一回。

  兩岸交流,旅遊先行。臺灣居民是我省主要的入境客源,每年約佔1/3左右。臺灣業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始終是臺灣業界的期盼。不少業者預言:“臺灣旅遊真要開放起來,至少爆滿3年。”

  開拓兩岸旅遊,我省已先行一步。2004年12月和2005年6月,我省率先啟動了福建居民赴金門、馬祖旅遊。昨日,福建中旅出境旅遊中心總經理林興璋告訴記者,該旅行社今年已組織了金門遊1500人左右,比去年升溫不少。

  海西戰略也加快了“海峽旅遊”的進程。2005年開始,閩臺雙方第一次聯手舉辦了海峽旅遊博覽會,省委書記盧展工、省長黃小晶出席。黃小晶在致辭中説,要全面展示海峽兩岸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兩岸旅遊界搭建一個合作雙贏的平臺。

  隨後,臺灣旅遊業者組織了大型旅遊團前來福建考察,還專設了臺灣展館。我省組織了省內21家組團社與臺灣同行商談,達成合作意向,實現了武夷山與阿里山、大金湖與日月潭等旅遊資源的對接。

  “只要正式開通赴臺旅遊,我們第二天就可以組團出發。”説起兩年前就開始準備的赴臺旅遊,不論是省內,還是臺灣的旅遊業者都非常激動。“大陸已經做好準備,就只等臺灣方面開放了。”

  本週,國家旅遊局長邵琪偉專程來福建考察旅遊業。他十分讚賞福建省委、省政府對發展旅遊業的高度重視。邵琪偉還特別強調:今後要借助福建獨特的對臺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對臺旅遊。

  金馬直航客運首超港澳轉机

  福建規劃:擴大與金馬澎合作,使這些地區成“三通”試驗區

  對臺商陳德龍來説,不能“三通”曾是他心中最大的痛。幾年前,在瀋陽談生意的他,接到家人電話告知他母親過世。等他輾轉趕回臺北家中時,已經是三天以後。

  陳德龍介紹,他家離桃園機場只有15分鐘的車程,如果兩岸能“三通”,他只要花1小時,就可從福州的家到桃園的家。就是現在,從“兩馬”走,早晨從桃園起飛,到馬祖轉乘客輪,也可以趕到福州吃午飯。

  統計數據顯示,“兩門”、“兩馬”航線成為了兩岸同胞直接往來最便捷、最省錢的黃金通道。開通6年來,閩臺客運量平均每年以1.28倍的幅度激增。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金馬直航往返兩岸的臺灣旅客數,首次超過經港澳轉机的旅客人數。

  “閩臺之間最為緊迫的需求,是兩岸實現直接雙向全面‘三通’。”2005年9月17日,在會見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一行時,省委書記盧展工如是説。

  而在今年1月1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也強調,實現兩岸直接“三通”,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希望兩岸民間行業組織儘快商談、早日辦成這件兩岸同胞共同期盼的好事。

  今年8月發佈的《福建省“十一五”閩臺産業對接專項規劃》指出,將擴大與金、馬、澎地方的經濟合作,使這些地區成為兩岸全面直接“三通”的試驗區。

  來源:海峽都市報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