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兩岸經貿交流開新局
字號:
大陸展現誠意 兩岸農業論壇反響大

  時間:2006-10-19 10:58    來源:     
 
 

         國共兩黨共同舉辦的首屆兩岸農業合作論壇17日在海南博鰲閉幕。論壇通過促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7項建議和20條政策措施,多家港澳臺及海外媒體18日評論指出,這些成果無疑將給臺灣農民和農業帶來實際好處;而臺灣與會代表也表示,感受到了大陸的誠意,兩岸農業論壇是“玩真的”。

  大陸展現誠意

  本次論壇規模龐大,大陸所有涉及兩岸農業合作的主管單位,如農業部、商務部、財政部、交通部、國土資源部、海關總署、工商管理總局、質檢總局、林業局、水利部和中國農業銀行等,幾乎均派出副部級官員出席,陣容之全之大,讓經常採訪類似會議的媒體都感到很不一般。

  最令與會臺灣代表感到欣喜和放心的,是論壇提出的7項建議和20項措施。臺灣農會總幹事張永成指出,這些建議措施體現了大陸方面的誠意與善意,特別是對兩岸農業合作項目提供融資支援和予以稅收、土地等方面的優惠,以及對臺灣水果等農産品實施法律保護等措施,將會有效地保護臺灣農民的利益。

  臺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昌盛認為,7項建議和20項措施最重要的是對臺灣農民來大陸投資創業和臺灣農産品銷往大陸從法規的角度予以保障,宣示了大陸促進臺灣農業發展的決心。

  國民黨“立委”柯俊雄亦表示,20項惠臺措施將可以有效紓解臺灣農民的經營困難狀況。他希望參加此次論壇的臺灣農業團體代表將這20項利好傳達給臺灣農民。

  媒體看好論壇

  港澳臺報刊18日紛紛撰文,看好論壇推出的新措施。

  澳門《新華澳報》指出,作為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的成果,共同建議及新措施,對於解決臺灣中南部農民的經營困難、促進大陸農業的開放發展等都將大有好處,將為兩岸農業合作走向雙贏鋪平道路。一個新的兩岸農業合作的熱潮將隨之掀起。

  香港《東方日報》18日的報道表示,兩岸農業合作論壇宣佈了保護臺灣農産品的智慧財産權等一系列新措施,使相關優惠措施更加具體全面,兩岸農業合作“更上一層樓”。文章指出,發揮近水樓臺優勢、開拓大陸廣闊市場,無疑是臺灣農業重振雄風的不二法門。

  澳門《華僑報》的報道指出,這次論壇標誌著兩岸農業合作開啟了互補互惠的新里程,必將對促進兩岸農業互利雙贏,增進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農民的福祉,産生重要的積極作用。

  18日出版的多家臺灣報紙均刊登文章,肯定新措施及共同建議,尤其是保護正牌臺灣水果、保護臺灣農業智慧財産權等措施更屢屢被臺灣媒體肯定,它們期望這些有利兩岸農業合作的新政策措施能早日取得具體成效,惠及兩岸農民兄弟。

  引起島內反響

  兩岸農業合作論壇開幕,臺當局也不能回避這個話題。臺“農委會”主委蘇嘉全稱,要召開臺灣“官方版”的兩岸農業論壇,從國民黨手裏取回“主導權”。臺灣知名政治評論員南方朔發表文章指出,由於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的召開,臺灣農業的困境似乎突然受到了當局的重視。

  南方朔説,當年臺灣曾有諸如香蕉輸往日本等種種輝煌故事,但如今的臺當局農業管理能力日益衰退,今年才會出現蕉價大跌、蕉農欲哭無淚之慘事。由於主管單位無能,又因意識形態因素,只會亂管但又管不住,近年來臺灣有眼光的農民和農業公司早已移師大陸另辟天下,臺灣農場和種苗場在大陸海南、雲南、福建、黑龍江早已遍地開花。

  文章指出,臺灣花果菜農所面對的挑戰,比起臺灣的高科技産業不知要嚴重多少倍。這些問題如果不是因為這次海南兩岸農業合作論壇召開,臺灣還有誰會關心?誰會知道?

  其實大家最擔心的,還不是臺當局的無所作為,而是從中阻撓。帶隊前來參會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論壇結束後向媒體表示,這次論壇可以打100分。但他也憂慮目前無論是兩岸的經貿還是農業交流,最困難之處就是民進黨當局的杯葛和鉗制,因此國共兩黨在農業論壇中所達成的共識,能否不受干擾順利地在臺落實,才是最大關鍵。(王士)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木樨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