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兩岸經貿交流開新局
字號:
媒體聚焦兩岸專案貨機首航歷史一刻

  時間:2006-07-20 15:12    來源:     
 
 

   二十日淩晨零時三十三分,印有臺灣“中華航空”梅花標識的波音七四七巨型貨機緩緩降落在上海浦東機場。與以往的兩岸春節客運包機略有不同,這是臺灣民航飛行器首度以專案貨運包機的身份飛抵大陸。

  貨機降落時,上海市區普降暴雨,幸而浦東機場未受波及。一位地勤人員表示,應對可能的降雨,空港方面備有妥善的保障程式。

  當舷梯緩緩靠向機艙門,兩岸三地數十家徹夜守侯的媒體聚焦歷史一刻。鮮花、微笑、握手、寒暄以及用繁體字所書的歡迎橫幅“熱烈歡迎中華航空貨機首航上海”,都讓人感到親切。

  簡短儀式後,暴雨伴著電閃雷鳴襲來,貨機暫時未啟動卸貨程式。待雨勢逐漸變小,約在淩晨一時許,位於波音貨機艙體腹部的巨門緩緩升起,停機坪上燈火與雨絲齊輝,卸貨終於開始了。

  在雨中,兩岸媒體人屏氣凝神觀看卸貨過程。只見身著制服的地面人員與華航機組密切配合,機場的升降式起重貨梯依次將一隻只迷你型的航空貨櫃從機艙“擺渡”至停機坪。

  有記者好奇地詢問,貨櫃的外包裝上是不是有“臺積電”的品牌標誌。也有臺灣記者冒雨上前辨識,發現貨櫃上有英語所標“高科技運輸品”字樣。據悉,首班包機的貨主已委託貨運公司,在設備出關後,隨即以大卡車運至其上海廠內。

  據估算,如果不遭遇突發意外,貨物抵達上海後,卸貨、驗貨、出關直到抵達目的地,大約不到六小時,加之空中的兩個半小時航程和在臺灣時的起運過程,全程不會超過二十四小時。一旦貨物遭遇惡劣天氣,承擔華航班機浦東機場地面保障服務的東方航空還有預備方案,比如開放機場地面倉儲空間,為臺灣飛來的包機提供一切便利。

  在以往,臺灣的貨物空運到上海,需要轉机至第三地,改搭香港或其他地區的航空公司班機前來大陸,人為增加的卸貨、再裝貨過程,為企業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及諸多風險。據了解,此番頗為低調的包機貨主為全球晶片製造的“龍頭老大”——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事實上,二○○四年,臺積電也曾計劃運送設備至上海松江廠,但就遭遇到轉机過程費時、費錢及損耗大的困惑,而如今的專案貨機可謂企業的福音。

  華航上海代表處董國樑匡算,是次包機至少可使航空貨運成本縮減四分之一,而飛航時間也節省約一半。臺積電方面則透露,未來如果再有合適空運的貨品,還會選擇這種兩岸間的專案貨機。

  完成首航後,華航包機按計劃于淩晨三點空機起程回臺。首航包機機長鐘春天説,今天是一個好的開端。


  兩岸首班專案貨運包機——臺灣“中華航空公司”CI六九○一航班于七月二十日淩晨零時三十三分飛抵上海浦東機場。浦東機場拉出了歡迎華航貨機的橫幅,上書“熱烈歡迎中華航空貨機首航上海”。潘索菲 攝


 

  兩岸首班專案貨運包機——臺灣“中華航空公司”CI六九○一航班于七月二十日淩晨零時三十三分飛抵上海浦東機場。浦東機場拉出了歡迎華航貨機的橫幅,上書“熱烈歡迎中華航空貨機首航上海”。潘索菲 攝



 

    七月二十日淩晨零時三十三分,兩岸首班專案貨運包機--臺灣“中華航空公司”CI6901航班飛抵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據了解,本次專案貨運包機搭載的是在滬辦廠的臺商為擴大産能而托運的機械設備和相關器材。業內人士分析,兩岸貨運包機的實現,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臺商特別是高科技廠商在大陸投資的實際需求,同時,這也是兩岸空中通航在原有基礎上又邁出的新一步。 中新社發 潘索菲 攝

   

             來源:中新社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