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兩岸經貿交流開新局
字號:
〔廣西〕桂臺經貿交流會成果豐碩再上新臺階

  時間:2006-12-08 15:37    來源:     
 
 

  夏天的“綠城”南寧陽光炙人,但炎熱阻擋不了商人尋訪商機的步伐。6月27日至29日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二屆桂臺經貿交流會上,500多名臺商從臺灣及大陸各地趕來參加,會議的火熱程度不亞於天氣。

  參加第二屆桂臺經貿交流會的不乏臺灣島內重量級政經界人士,除了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蕭萬長、新黨主席郁慕明以及中國國民黨中常委洪玉欽等出席外,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王金平也分別發來賀電,這無疑提高了臺商對廣西的興趣,吸引他們將目光投向廣西。

  為期3天的經貿會成果豐碩,廣西臺辦的統計資料顯示,此次經貿會共簽訂投資合作項目56個,總投資10.91億美元,臺商出資額10.74億美元,比上屆增長了21.8%。

  對廣西來説,收穫的還遠不只是資金和訂單。“本屆交流會的收穫,不能直觀地看簽了多少項目,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交流會,拓展了臺灣各界對廣西的了解,桂臺之間相互了解的層面獲深度拓寬。”廣西臺辦主任劉侃説。

  伴隨臺資西進的大勢,廣西的天然優勢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參加此次經貿交流會,處處可以品出風雲際會之時,廣西經濟振翅欲起的訊息。

  機遇到不可失

  作為兩岸共同市場的倡導者,蕭萬長已是第二次來廣西。他對廣西的發展前景十分樂觀,認為廣西可以扮演兩岸經濟整合和推動中國與東盟經濟合作的樞紐。“通過推動區域合作,廣西經濟將在未來5至10年內大幅提升。”

  蕭萬長分析説,廣西的優勢有四:一是作為中國與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兩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的成功舉辦,為中國和東盟國家搭建了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二是“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區域平衡發展的大方向,國家在廣西玉林市設置了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三是廣西在企業經營所需要的土地、水電和勞動力方面充足而低廉,還有向東南亞擴張的地理優勢;四是作為西部唯一有出海口的省份,如果兩岸實現“三通”,臺灣的船隻可以直接在廣西的港口靠岸。

  “風水輪流轉,10年廣東,10年廣西,現今屬於廣西的時代來臨了,機不可失,勢不可擋,只要大家順勢而為,成功是一定的,臺商在廣西一定會賺大錢。”率團參會的國民黨中常委洪玉欽這樣説。

  效益是推動商家投資的最大動力,因為有效益,本屆桂臺經貿會吸引了500多名臺商,其中有不少臺商是島內知名企業的老總,如台塑集團、潤泰集團、旺旺集團等大型企業參會。

  事實上,臺商的確已經對廣西産生了前所未有的興趣。湛江市臺商協會副會長陳志明説:“珠三角的製造業正在往西部轉移,而廣西以其沿海優勢必然是首選地之一。湛江市百餘名臺商將相繼來廣西考察。”

  雙贏經貿格局形成

  桂臺經貿交流已有20多年的歷史。到2005年底,廣西共有臺資企業1126家,合同引進臺資27.8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15.3億美元,這在臺灣與大陸西部各省區的經貿合作中規模位列第二,南寧、桂林等主要城市和一半以上的縣都有臺資企業。

  臺資目前已是廣西利用外來資金的第二大來源,臺商投資涉及農業、旅遊、礦産、能源、製造、電子、化工、醫藥以及服務業和高科技産業等多個領域,臺企在廣西發展也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回報。在經貿合作不斷擴大的同時,兩地社會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前來廣西探親、旅遊、經商的臺胞累計超過400萬人次。

  自去年第一屆桂臺經貿交流會開始,桂臺之間的經貿合作開始駛入快車道。首屆交流會提出的多項建議,在桂臺雙方合作下大多已得到落實:廣西桂臺經貿科技文化合作交流協會正式成立,並已開始啟動;臺灣外貿協會在南寧設立據點,已完成洽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已在玉林市設立;廣西高層到臺灣經貿考察交流,不久即可實現

  對本屆交流會,廣西高層異常重視,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書記劉奇葆、自治區主席陸兵以及廣西14個地級市的市長全部與會。通過與蕭萬長、郁慕明等交流,桂臺雙方決定當前將力爭開通桂林至臺灣直航點,帶動兩地旅遊觀光等相關産業發展,同時密切高層之間往來,加深了解和溝通,共同推動桂臺農業合作等多項共識。

  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楊道喜在會上做主旨發言時表示,在兩地同胞的精心呵護和務實努力下,桂臺之間互補、互利、雙贏的經貿合作格局已經形成。

  産業互補合作空間大

  桂臺經貿合作中,臺灣在資金、技術、人才、管理、行銷方面有顯著優勢,而廣西區位優勢明顯,具有充足、低廉的勞動力、電力和豐富的土地資源,能夠滿足傳統製造業降低成本,在國際市場上保持價格競爭力的要求。

  自治區主席陸兵為與會臺商詳細分析了廣西的産業潛能,他建議桂臺兩地應加強農業、現代物流、旅遊、礦産資源開發和優勢産業等重點領域的合作。

  陸兵認為,農業方面,桂臺可以合作開發優勢種植業和養殖業,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和農産品加工業;現代物流業方面,在沿海、沿邊、沿交通主幹線的南寧市等中心城市合作建設貿易中心和物流設施,大力發展面向東盟與中國的現代物流産業;旅遊業方面,可共同開闢旅遊線路,共同推進旅遊産品,共同爭取把桂林列為兩岸直航首飛試點城市,促進雙方旅遊業發展;礦産資源開發和優勢産業方面,加快開發優勢礦産資源,發展新的優勢産業和自主産業,加快把冶金、汽車、機械、食品、醫藥等現有優勢産業做大做強,同時加強高新技術産業方面的合作;此外,廣西願與臺灣加強房地産、商貿、酒店、資訊、文化、娛樂、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共同開通廣闊的市場。

  從現有的情況看,臺商在廣西旅遊業的投資尤為成功,桂林樂滿地娛樂休閒世界、愚自樂園、玉林雲天文化城等已成為著名景點。而桂臺農業合作是兩地交流合作的另一大亮點。目前在廣西投資的臺資農業企業達250多家,投資金額為1.66億美元。僅2005年就有17家臺資企業到廣西投資農業。隨著廣西與東盟經貿往來進一步發展,經濟界人士預測,現代物流業有望成為廣西經濟新熱點。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6-07-06 第03版)

相關連結:

  桂林舉辦首屆海峽兩岸美食文化節 萬餘食客雲集

  臺商看好博覽會商機 邵震傑:臺資入桂會更火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