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福州市在更高起點上持續推進文明城市建設

  時間: 2012-09-04 16:40     來源: 福建日報     
 
 

  除了公園,再在路邊、街角植上花草樹木,市民步行10-15分鐘就能看見綠色;道德講堂開起來,“身邊人講身邊事”,潛移默化中傳承文明;首屆“車德月”啟動,文明行車,你我同行……

  在去年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之後,福州市不自滿不懈怠不停步,以更高水準、更高品質的標準持續推進硬體改善、軟體提升,推動文明城市建設工作機制化、長效化、常態化,讓“有福之州”更加優美、更加和諧、更加幸福。

  民生優先 為民造福

  夏日夜晚,家住鼓樓區楊橋社區的林阿姨吃過晚飯,沿著白馬河邊的木棧道往江濱走,邊走邊鍛鍊。路旁的美人蕉、木芙蓉、廣玉蘭競相開放,清香陣陣。

  每天到河邊散步鍛鍊,已成為林阿姨的“必修課”。而一年多前,她根本不想來河邊,“以前內河很臭,經過了也想繞著走。整治後,河水乾淨了,沿岸綠化美化了,還修了木棧道,成了休閒鍛鍊的好去處。”她説。

  這得益於福州大規模的“治水”行動。2011年開始,福州投入70億元整治市區75條內河,現已基本完成安泰河、白馬河、港頭河、晉安河等主要景觀河道的整治工程,新增沿河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讓“水清、河暢、路通、景美”景象再現榕城。今年,福州繼續推進光明港、新西河等內河整治,並力爭年內啟動內河生態補水工程。

  “十二五”期間,福州市將依託市區內河綜合治理工作,提升河道及沿岸的景觀品質,建設集景觀、生態、文化和休閒健身於一體的濱水慢行綠道體系,在全市沿江沿河共建成休閒步行道20公里。目前,福州已啟動城市綠道網規劃建設。

  不僅僅是內河整治。在推進文明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福州市始終突出民生優先,“為民創建,惠民利民”的宗旨貫穿始終。

  近年來,福州市還新建了兒童公園、茶亭公園、琴亭湖公園、五鳳公園等10多座城市公園和烏山西路等30多處街旁綠地。2011年,投入800萬元實施花化彩化工程,在五一路、五四路、二環路等主幹道和屏山綠地等重要節點,增植三角梅、毛杜鵑等開花喬灌木和色葉植物,實現一步一換景、四時不同色。今年,將再投1500萬元,擴大花化彩化的範圍和程度,從二環路擴展到福新路、三環路等區域。

  2009年至2011年,福州市建成區面積增加49.16平方公里,綠化覆蓋面積同步增加20.78平方公里,每人平均公共綠地面積也逐年提高,去年綠化覆蓋率達40.3%。目前,福州市建成區綠色社區覆蓋率已超過60%,成為全國最“綠”的省會城市之一。

  同時,福州市民生投入持續加大,今年上半年各級財政民生支出115.1億元,佔財政預算支出的70.16%。去年,福州完成20件125個為民辦實事項目,今年又確定20件93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包括公共租賃房和廉租房建設,23所中小學、50所公辦幼兒園新建、改擴建項目,20家社區便利店建設等。

  弘揚新風 提升文明

  近日,馬尾區國稅局老幹部、道德模範陳金華走進船政社區和中國移動馬尾分公司,講述他游泳十幾年救起幾十人的感人故事。講至驚險處,有人緊攥雙手;談到感人處,有人淚眼矇矓,場面十分感人。“做一件好事不難,但做一輩子好事很難!”大家深受鼓舞,紛紛讚嘆。

  福州市堅持把提高市民素質作為文明城市建設的核心工程,開設道德講堂是福州市今年提升文明的一個創新。

  今年1月7日福州市首場道德講堂在文廟開講以來,全市已經開辦各種類型道德講堂960余所,舉辦各種形式講座3000余場。從一開始,道德講堂就力避高高在上、“你講我聽”式的單向灌輸等不足,而採取“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方式,更加貼近市民打動人心。

  經由道德講堂的傳播,許多默默無聞的善人善舉被廣泛傳揚:每年自掏腰包訂3份報紙,讓鄰居和來往路人免費閱讀的88歲老人張國藩;15年來免費為路人提供涼茶的長樂“龍嫂”周傳聲;堅持助學21年,捐款15萬元的93歲愛心老人高君芷;12年來堅持為獨居老人黃阿婆剪髮的社區居民沈齊娜……

  最樸實的,也最動人。感召之下,崇德揚善蔚然成風。7月2日下午6時許,下班高峰期,國貨西路安淡公交車站附近,一輛正在行駛的77路公交車突然拋錨,引起交通堵塞。十幾名路人主動上前,和車上的乘客一起,冒著酷熱,將公交車推向路邊,道路恢復了暢通。8月4日下午,受颱風“蘇拉”影響,長樂市文武砂鎮沿海風大浪急,撿海螺的婦女鄭嬌金不幸被大浪捲入海中。聽到呼救聲,附近多人毫不猶豫跳入海中,將其救起,但一直托舉她的長樂湖南鎮蔡宅村54歲村民黃建國卻因體力耗盡被大浪卷走,英勇犧牲。

  除了道德講堂,倡導“文明用餐,節儉惜福”的“文明餐桌”行動也在榕城鋪開,市區絕大部分餐飲企業積極響應。這引導更多市民養成了適度點菜和餐後打包的習慣,文明用餐、節儉用餐漸漸成為一種自覺。

  同時,今年7月,福州還啟動首屆“車德月”主題活動,倡導拒絕車窗拋垃圾、不做遠光“燈霸”、斑馬線前文明禮讓等,引導文明行車成為習慣。同時,福州市誌願服務網路正向全市城鄉覆蓋。今年6月,福州首批“學雷鋒志願服務崗”誕生在九個主要交通路口;8月,萬名志願者交通文明引導活動正式啟動,志願服務成為榕城大地一道美麗的人文風景線。

  健全機制 持續推進

  創建文明城市不是一陣風。引導全體市民參與創建,提升文明水準,讓老百姓共用創建成果,提高幸福指數,才是根本目的。去年福州摘取全國文明城市桂冠後,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楊岳即指出,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持續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如何推進文明福州持續文明?回答是“八個持續推進、八個不斷提升”,包括:持續推進專項整治活動,不斷提升城市的管理水準;持續推進交通綜合整治,不斷提升城市文明交通水準;持續推進公共服務能力建設,不斷提升市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持續推進人文福州建設,不斷提升閩都文化影響力等。

  如何讓創建工作不走過場,讓機制真正見效?福州市施行的文明城市測評、點評制度,凸顯了督導問責威力,相關部門聞過則改,馬上就辦,大大提高了執行力。

  今年6月起,福州市文明委對各城區每月開展一次實地測評,測評事先不打招呼,完全採取暗訪方式,測評結果在福州日報等媒體上公佈。如此測評督查,對各城區震動很大。成績比較落後的城區知恥而後勇,仔細搜尋原因,化壓力為動力,對症下藥,加快問題整改。

  同時,福州還啟動點評會制度,會上播放市督導組在各區檢查時拍錄下的不文明現象,點評方式直觀,存在的問題一目了然,對相關責任單位觸動很大。強化督導機制,對創建工作不力、問題嚴重的單位,市創建督導組予以紅黃牌警告,對連續兩次紅牌警告的單位、個人,給予效能告誡等處分。“這是動真格的,馬虎不得!”一家單位負責人説,他們被紅牌警告之後,馬上整改,下一次督查時成功摘牌。

  福州有眾多省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多年來,省市同城聯建、同心共建成為福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一大特色。今年初以來,省直單位紮實推進文明社區、文明交通、文明窗口、優美環境、志願服務、道德教育“六個共建”活動,攜手福州市細心呵護這個共同的“家”。

  省市共建、測評點評和督查機制的有力運作,正成為福州鞏固深化文明城市建設成果的“助推器”。新舉措新風尚,有福之州的文明之花必將開得更加艷麗!(記者 段金柱 通訊員 項志高)

 
編輯: 馬迪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