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廈門經濟特區擴至全市 島外臺商“摩拳擦掌”

  時間: 2010-06-22 10:39     來源: 海峽導報     
 
 

  “對於我們投資農業的臺商來説,廈門有點小”,不久之前,臺農乳業的“二代掌門”吳健福,還在對記者抱怨。

  不承想,不久之後,廈門市長劉賜貴就在香港發佈了 “經濟特區擴至全市”的“大廈門”構想;不承想,20日,在海峽論壇大會上,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宣佈了“國務院已批准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並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的消息。

  得到並確認這一消息,記者在第一時間致電多位島外臺商。“太好了,這是海西先行先試的一項創舉”,國民黨中常委、春保鎢鋼總裁廖萬隆,剛剛送走一批海外客人,他説,他正在計劃增資擴産,這一好消息,就像給島外臺商打了一劑“強心針”。

  “海西戰略”正展開藍圖

  什麼是海西?先行先試就是海西!

  集美第一個臺資經營者、臺商許基炫,自豪地告訴記者,特區擴展到島外,是廈門經濟特區發展史上一個“歷史性事件”,它不僅給了廈門更大空間和平臺,更是對廈門在海西區域發揮示範作用的肯定,也體現了中央對廈門過去30年發展的充分肯定,表明中央對廈門今後的發展寄予了更高期望和要求。

  “廈門是許多臺商‘登陸’的第一站,也是臺商對大陸的第一眼印象,是個‘窗口’。整個廈門島內外一體化後,氣勢恢宏,有助於幫助大陸吸到更多臺商來投資”,廈門臺商協會常務副會長、日月谷溫泉度假村董事長陳信仲,正在義大利出差,接獲這一消息,他十分欣喜!

  臺商信心倍增

  在集美投資,有著“鵝公”美譽的臺商江清銀説:“這次國務院批准廈門經濟特區擴大至全市,充分肯定了‘海峽西岸’戰略構想,更加堅定了臺商投資信心。”

  而海峽兩岸經濟發展協會會長賴大權,則用平實的話語表達了自己的心情:“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是個實實在在的‘為民辦實事’”。他説,一年前,海西“意見”出臺,眾臺商就翹首企盼,希望在先行先試的海西,借著政策的東風大展拳腳。果然,之後政府就不斷地有利多出臺,而作為廈門在地臺商,這項政策,實在是“貼心”之舉。

  他説,作為海峽兩岸經濟發展協會會長,願意把這些利多帶回島內,吸引更多臺商到廈門交流、投資,不斷壯大臺商隊伍。

  準備在“富礦區”大展拳腳

  上個月,一批臺灣記者在集美、翔安等島外地區進行了深度採訪。

  “沒想到,廈門島外有這麼多我們以前沒有注意到的地方,這真是一個‘富礦區’”,看過集美集創意園區,看過翔安新區,他們發出了由衷的感慨!

  這一點,島外的在地臺商,感觸良多:“集美,包括廈門地區發展特色農業出口,還處在強者的夾縫中生存。真正意義上的新、奇、特農業項目,與其他國家和城市相比,尚未建立較大的合作平臺和頗具規模的集散中心。而今不同,這一狀況正逐漸發生變化。”國峰食品(廈門)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先生説。

  確實,集美有著眾多投資農業的臺商,如果能進行産業整合,依託集美大學的文創基地,二者強強聯合,何愁打不進國際市場?

  “從這次國務院批准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這一偉大創舉可以看出,眼下乃至今後廈門包括島外的各區將是臺資企業可以大有作為的 ‘黃金髮展期’”。林先生認為,他創辦的特色農業項目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事實也證明他當初投資沒有錯。

  “島內外一體化後,同安、翔安有大量的土地資源,為臺商爭取到了一個大展拳腳的空間。”“鎢鋼大王”廖萬隆説。(記者 林靖東 張燕娟)

 
編輯: 馬迪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