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臺胞在廈投資醫院不設限 臺資醫療機構將入廈

  時間: 2012-05-21 15:17     來源: 廈門商報     
 
 

  隨著《關於貫徹<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的執行,將有更多臺資醫療機構來廈,尤其是以“服務好、就診方便、診療規範”的臺灣小型醫院、社區門診部將掀起一波“登鷺潮”。

  來廈與大陸朋友合夥開設“臺商門診”4年多的臺胞陳新川一直有一個心願———成為一家醫療機構的獨立法人。現在,他的夢想將變成現實———廈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轉發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貫徹<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簡稱“通知”)。“通知”中明確指出,將擴大(臺灣)現代服務業準入方式和準入範圍,“允許臺灣地區醫療衛生服務提供者在廈門設立營利性獨資、合夥醫院。臺灣地區服務提供者在廈門設立合資、合作醫院的,對其投資總額不作要求。營利性醫院辦理營業執照時,工商部門可依據衛生行政部門核定的名稱加上組織形式予以核準企業名稱。”

  陳新川告訴記者,身處對臺交流前沿的廈門,是臺商臺胞集聚地,在事關民生的醫療和教育領域上能夠先行先試,這不只對在廈臺胞,還有更多有意願到廈門發展的臺灣醫師來説,都是利好消息。

  他同時透露,今年來,他幾乎每個月都會接待來自臺灣醫師公會的醫師,大家對來廈門設立醫療機構“興趣滿滿”。

  臺胞在廈投資醫院不設限額

  關於臺灣地區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設立合資、合作醫院,此前僅限定在上海市、江蘇省、福建省、廣東省和海南省,待遇和設置標準與大陸民營醫院相似。2010年底,衛生部和商務部聯合出臺管理辦法,規定從2011年1月1日起,“經大陸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在大陸設立獨資醫院”,並“可自主選擇經營性質為營利性或非營利性”。另一方面,臺資醫院在大陸設立獨資醫院不再受地域限制。

  該《臺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設立獨資醫院管理辦法》同時規定,設立臺資獨資醫院,首先必須是獨立的法人。其次,投資總額有明確要求。其中,三級醫院不低於5000萬元人民幣,二級醫院不低於2000萬元人民幣,來大陸開辦的臺資醫院規格必須符合二級以上醫院基本標準。

  該辦法阻斷了不少有意願來大陸開辦小型醫院、門診的臺胞的腳步,因為“投資醫院總額最低2000萬元”這個門檻著實不小。也因此,很多臺胞呼籲能進一步放寬政策,陳新川正是其中一位。這位年近70歲的老醫師,過去幾年來與大陸朋友在湖裏祥店路上開了一家名為“長國診所”(原名“振謁診所”)的門診部,為在廈臺商、臺胞就診提供便利。

  據陳新川介紹,之前他參加“廈門經濟特區臺灣同胞投資保障條例修改意見”座談會時,就曾專門對該限額提出疑問,“因為20多年了都沒變”。現在,廈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通知,明確“臺灣地區服務提供者在廈門設立合資、合作醫院的,對其投資總額不作要求”,臺胞們對此無不樂觀其成。

  與農村醫院合作獲利空間大

  近年來,潛力無限的大陸醫療市場被臺灣業界看好,身處對臺交流前沿的廈門正吸引越來越多的臺灣醫療和健康管理機構的陸續進駐。自從長庚醫院走進廈門之後,臺灣醫療優勢在廈門做出了一個示範性的詮釋。不僅如此,這幾年來在廈門,從牙醫門診到中醫門診,從專科醫院到綜合門診部,從健檢中心到綜合醫院,來自臺灣的醫療機構和健康服務已漸成系統。

  而現在,可以預期的是,隨著“通知”的貫徹執行,將有更多臺資醫療機構來廈,尤其是“服務好、就診方便、診療規範”的小型醫院、社區門診部,將掀起一波“登鷺潮”。

  目前,在大陸絕大多數省市,包括廈門,病人不管大病小病,看病都喜歡往大醫院擠;而在臺灣,小病都直接在社區醫院或門診部看,一方面可以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也便於就診。也因此,小醫院已成為臺灣醫療體系的重要部分。

  記者了解到,臺灣中小醫院有600多家,佔臺灣醫療機構總量八成,與社區居民聯繫非常緊密。有業者認為,臺灣島內的小型醫院、診所如果能夠和大陸的農村醫院合作,獲利空間將非常可觀。

  臺灣醫療機構望政策再放寬

  此次,“通知”中放寬“投資醫院總額最低2000萬元”這個門檻,業者普遍樂觀其成。同時,也有臺資醫療機構負責人希望廈門在兩岸醫療合作的其他方面也能夠先行先試。

  位於嘉禾路的廈門臺馨門診部院長林常榮告訴記者,根據目前相關規定,在廈門島內申請醫院,需要在原有醫院直徑1000米範圍外;另一方面,一家門診部所設門診科室,如果在直徑500米之內其他醫療機構已有相關門診科室,那該醫療機構就不具申請該科目的資格。他同時表示,此前他們醫院的牙科門診,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被“取締”的。

  “這樣的規定,好處是優化配置,避免了太多醫療資源的混亂,因為已有相關部門先做過濾。”林常榮説,但事情有利有弊,這也制約了患者更多的就醫選擇。在臺灣沒有像這樣的規定。

  記者了解到,林常榮在臺灣開設的醫院,專長于“抗衰老”和“婦産專科”。 “抗衰老中心”是預防科學,其設置需要有健康檢查的資格,但由於臺馨門診部邊上的醫院已有眼科專科門診,所以他們暫時無法得到開設該專科的資格。又由於眼科的檢查是身體健康檢查必備的一項,所以“抗衰老中心”的運作也就無法成行了。

  至於“婦産專科”,據林常榮透露,目前他們正在選址設立專科醫院,但是受如上“1000米”和“500米”的限制,在廈門島內將無法相中滿意的地塊。他希望政策能夠進一步放寬。

  高雄醫師夫婦檔:

  我們是開路先鋒

  來自高雄的陳新川在廈門開設“臺商門診”已經4年多,常年坐診的是他和太太黃鳳蘭。他們所服務的病人,70%以上是在廈臺胞,在廈外國友人也是常客。

  夫妻倆20年前就來了大陸,是最早一批來到大陸打天下的臺灣醫師,也是開啟兩岸醫療交流的先鋒。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陳新川和黃鳳蘭通過朋友引薦,到昆明醫學院攻讀碩士學位。陳新川説,當時兩岸的交流還沒有像今天這麼熱絡,作為臺灣人,能在大陸攻讀醫學研究生,還是國家教委特批的。1999年,他們從昆明醫學院畢業,獲得碩士學位,並取得了大陸主治醫師資格證和行醫資格。

  “這20年來,兩岸交流真的是一日千里,現在在大陸已經有好幾萬名的臺灣學生,醫科專業的為數不少。”陳新川説,他們作為先行者在大陸行醫、開辦診所,算是開創一條路出來,讓下一代、下下一代的臺商以後的路更好走。

  除此之外,讓他覺得“心裏很自在”的事還有:這幾年來,他們為臺商臺胞服務,協助他們回臺申請健保報銷,並與廈門長庚醫院建立病人轉診合作,這些都是他率先嘗試並獲得廣泛好評的。

  “我的診所雖然小小的,但給了臺商臺胞很大的便利,是他們在廈門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配套。”陳新川説。現在,很多臺商到大陸各地出差,遇到身體不適時,還不忘給他電話問診,甚至要求將藥品快遞過去,能得到這樣的信任,他很欣慰。(記者 陳成沛)

 
編輯: 馬迪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