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海西先進製造業基地漸成型 閩臺産業對接提速

  時間: 2009-08-10 14:55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出臺以來,福建省構建東南沿海地區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的態勢更加明朗,這是順應國際産業轉移趨勢、推進福建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客觀要求,也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儘快縮小福建與國際製造業先進水準差距的重要途徑。

  一批競爭力強的産業集群加速發展

  我國東南沿海一帶製造業發達,扛起中國製造業的“半壁江山”,有“世界工廠”之稱。海峽西岸經濟區定位為“東部沿海地區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地”,是從國家層面上對我國東部沿海進行新的戰略分工,意義非同凡響。

  目前,福建省一批在全國具有競爭力的産業集群加快聚集、發展,東部沿海先進製造業基地日漸成型。以福建煉化一體化、漳州古雷石化和特種鋼材、羅源灣鎳合金及精品板材、南平鋁精深加工、龍岩銅冶煉、福廈乘用車、廈門重工為龍頭的重化産業集群迅速崛起;依託福州、廈門兩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5個省級高新區的建設,以戴爾、冠捷、華映光電、新大陸等為代表的電子資訊企業組成了從福州到廈門的IT産業集群。

  現階段,福建省30個重點産業集群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的比重達42%。其中,20個重點産業集群産值均超百億元,7個入選全國百佳産業集群。福建入選全國百佳産業集群數居全國第5位。

  作為海峽西岸製造業主體的三大産業,近年來保持了高速發展的趨勢:資訊産業5年平均增速超過20%,銷售收入去年達3100億元;被稱為“工業之母”的裝備製造業,産業規模不斷擴大,總産值7年增長了5.5倍,去年達2592億元;石油化工産業由弱變強,去年産值超800億元,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

  先進製造業助推海西工業化進程

  2004年,福建省出臺了《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綱要》,明確提出著力構建先進製造業基地。圍繞這一目標,福建省在加快工業化進程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創新推動工業發展的方式方法,提出並實施項目、品牌、創新、服務4個帶動,在全國率先搭建起海峽項目成果交易平臺,通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努力提高經濟發展的整體品質和水準。

  海西先行,工業要先行。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實施5年來,福建省工業實施項目帶動,以項目投産、項目開建、項目策劃促增長、調結構、增後勁、保發展開始顯現成效。今年,福建省加大對先進製造業和其他産業的一批重點項目的投資力度,其中投資額在3000萬元以上的計劃投産項目約500項,總投資近1300億元,全部達産後可年新增銷售收入1780多億元。

  在培育、認定、推薦馳名商標、著名商標方面,福建省相繼出臺實施品牌戰略帶動政策,引導企業做大做強。2008年以來,全省擁有中國名牌産品、中國馳名商標總數達177個,並已連續4年居全國第5位。在中國名牌産品、中國馳名商標和福建省的名牌産品、著名商標中,製造業佔很大比重。

  此外,福建省依靠不斷自主創新,優化産業結構,提升核心競爭力,整個産業發展逐步實現從模倣創新向自主創新轉變,從注重單項技術創新向整合創新轉變。其間,製造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先進製造業基地的發展,推進並加速了福建工業化的進程,進而大大提升了福建的整體經濟實力。2008年,福建省GDP首超萬億元,躋身全國“萬億GDP俱樂部”。從2004年的5000億元直至突破萬億元,福建僅用了4年時間,比其他幾個率先進入萬億元的強省分別快了2年至3年。“十一五”時期,福建省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以上,到2010年工業增加值將超過5000億元。

  閩臺産業對接在製造業發展中提速

  閩臺緊鄰的地緣優勢在福建製造業的發展中發揮了突出作用。特別是“大三通”後,海峽運輸時間大大縮短,福建省對臺臨港工業、石化産業和海峽旅遊等方面都有較好的發展空間。

  截至2008年底,福建省累計批准臺資項目近萬項。約108億美元的臺資進入福建,初步形成了廈門LED光電産業、福安機電、泉州船舶製造、福清機械工業等承接臺灣産業轉移的集群基地。今年2月,福建省經貿交流考察團帶了22個重點項目赴臺,帶回合作項目31個,涉及石化、機電、電子、光電、資訊、鋼鐵、食品、金融、物流等多個領域;臺資企業在大陸六成以上的研發中心、近六成的營運總部設在福建。可以説,閩臺産業的深度對接,不僅提升了福建的經濟實力,也為臺灣的發展創造了最佳機遇,促進了兩岸互利共贏。

  值得稱道的是,海峽西岸製造業的發展並沒有以破壞環境為代價。2008年,福建省萬元地區生産總值能耗為0.843噸標準煤,低於全國平均水準,比2007年下降3.7%,完成了年度節能減排目標。福建省森林覆蓋率由62.96%增加到63.1%,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今年,福建省製造業計劃完成投資1700億元,開工300項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實施300項産業轉型升級重點項目。同時,建立與之配套的銀行貸款風險保證金制度,計劃到2010年形成6至8個總産值超500億元、30個總産值超100億元的特色産業鏈和産業集群,打造出符合科學發展觀與迴圈經濟發展要求的海峽西岸先進製造業基地。

 
編輯: 邵磌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