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媽祖雙手牽兩岸

  時間: 2009-07-03 15:58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湄洲島,這個全球媽祖信眾心中的聖地,6月14日,一個普通週日的上午,迎來了一場小雨。幾名從臺灣來的媽祖信眾,在湄洲島媽祖祖廟裏,虔誠地進香、叩拜。

  對於臺灣媽祖信眾來説,能來一次媽祖祖廟,是他們一生中的美好心願。隨著兩岸逐漸“三通”,這個

心願的實現越來越容易。

  “福建十大名片”評選中,體現閩臺淵源之深的“海上女神媽祖”入選並名列前茅,成為一張獨特的海西名片。而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的湄洲島,作為媽祖出生地、媽祖文化發祥地,被譽為天下媽祖的“娘家”。

  媽祖信俗在臺灣深深紮根

  媽祖信俗來自民間。歷史上,媽祖確有其人,其姓林名默,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島,生於北宋建隆年間。她自幼聰明,勤奮好學,非常孝順和仁愛,能預知海洋氣象,還能為民占卦吉兇,驅災治病,從而受到人們尊敬、信奉,“羽化升仙”後,被奉為保護神。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林國良向本報記者介紹,媽祖信俗目前遍佈五大洲華人集聚區。據統計,全球信仰媽祖的善男信女達2.5億人左右。而在臺灣,有超過80%的民眾信仰媽祖。

  目前,臺灣有3900余座媽祖宮廟,媽祖信俗深深紮根在民眾生活當中。臺灣有句俗話,叫做三月“瘋”媽祖,“瘋”在臺語即閩南語中是“著迷”、“狂熱”的意思。每年三月廿三媽祖誕辰及前後,臺灣各地都會掀起朝拜、祭祀媽祖的狂潮,猶如一年一度的狂歡節。

  5月17日廈門舉行的海峽論壇大會上,臺灣媽祖聯誼會會長鄭銘坤指出,閩臺之間人同根、神同源,兩地民間交流歷來頻繁,而其中,媽祖文化以其民間信仰的強大凝聚力,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每年,臺灣媽祖聯誼會都會組織上百個宮廟,組織數萬島內信眾,通過直航等方式到湄洲媽祖祖廟進香。閩臺媽祖文化交流的熱絡,也帶動了其他領域的交流交往。

  比如,兩岸民間媽祖文化交流在促成直航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一直以來,臺灣媽祖信眾憑著對媽祖的信仰,以極大的勇氣衝破自然和人為的重重阻力,多次組織“宗教直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兩岸隔絕的情況下,便有臺灣漁民駕著漁船,滿載鄉愁,跨越那“一彎淺淺的海峽”。

  1987年莆田舉辦“湄洲媽祖千年祭”,更是吸引大量臺灣信眾繞道而來;1989年,臺灣宜蘭縣南天宮組織信眾乘20隻漁船直航湄洲島,成為兩岸隔絕40年後第一個有組織、大規模民間直航,促成了兩岸“官不通民通,明不通暗通”的現實。

 

 
編輯: 邵磌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