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海峽兩岸將合作制定平板技術標準

  時間: 2009-02-24 15:42     來源: 中國電子報     
 
 


——訪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産業促進工作組組長白為民

  2008年年底,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在第四屆海峽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宣佈了大陸涉臺的10項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大陸企業決定擴大採購臺灣液晶面板,先期將達成20億美元的採購意向。這標誌著海峽兩岸企業在平板顯示領域的合作進入了新的階段。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是該項工作的組織者,並積極召集海峽兩岸的企業成立“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産業促進工作組”協調、促進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産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帶著今後海峽兩岸平板顯示企業如何加強深層次合作的話題,2009年1月9日,《中國電子報》記者對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産業促進工作組組長白為民女士進行了獨家專訪。

  兩岸攜手影響平板市場格局

  記者:2008年年底我國大陸宣佈要向我國臺灣面板企業採購20億美元的液晶面板,開啟了海峽兩岸在平板顯示領域的廣泛合作。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場需求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你認為此時海峽兩岸在平板顯示領域的合作有何現實意義?

  白為民:從CRT(顯像管)電視向平板電視轉變是彩電業的發展趨勢,大陸彩電企業對平板電視也都非常重視,但是在平板電視上游——面板等領域沒有生産能力,所需面板都要進口。目前全球液晶面板幾乎都是由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的企業來供應。在國際金融危機日益蔓延的今天,臺灣的液晶面板生産企業也遇到了很大麻煩,在全球需求減少的影響下,它們産能過剩、利潤下滑,海峽兩岸企業此時合作意義重大。因為大陸彩電整機企業生産能力非常強,且彩電企業都有自己的品牌;而臺灣企業擁有強大的面板生産能力,但不生産整機也沒有整機品牌,兩地平板顯示産業優勢互補非常明顯。如果海峽兩岸企業能夠攜起手來,特別是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還沒有見底之時,大陸企業積極採購臺灣面板就是對臺灣面板企業的幫助和支援。先期啟動的20億美元採購意向只是兩岸合作的開始。其實海峽兩岸的企業都認識到,只有兩岸攜手才能夠實現雙贏,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有責任也有義務促成海峽兩岸的平板顯示企業開展更大、更廣泛的合作。

  記者:我們知道韓國和日本公司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場上的佔有率很高,特別是韓國的三星電子和LGD公司兩家更是佔據了全球60%以上的份額,我國臺灣面板企業與它們的競爭相當激烈。

  而中國大陸是全球重要的液晶電視生産基地和消費市場,如果海峽兩岸的企業攜起手來,將對全球液晶面板市場産生怎樣的影響?

  白為民:中國大陸彩電整機企業主要從日韓企業那裏採購面板,但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日韓面板企業延長供貨期、違反合同等。比如以往我們的彩電企業發出採購需求後1個月內就可以得到面板供應,但從2007年下半年面板供應開始緊張,採購需求發出後4個月到半年的時間才能獲得面板,而且日韓企業還肆意縮減供應數量。為此,大陸整機企業為了彌補面板供應的短缺,一次性訂購數量較大,從而造成了2008年面板供過於求價格下跌時,因為囤積過多面板導致虧損。

  液晶面板市場的波動,造成了大陸彩電整機企業正常的面板需求不能保證。由於大陸彩電企業與臺灣面板企業之間存在上面提到的互補性,為海峽兩岸在平板顯示領域進行廣泛合作提供了基礎。我們知道全球電視用液晶面板主要由韓國三星電子、韓國LGD、日本夏普以及中國臺灣的奇美、友達等5家企業提供。大陸彩電企業採購我國臺灣的面板量與採購韓國的基本相等,但如果今後我們加大對臺灣面板的採購,無疑將對全球液晶面板競爭格局産生一定影響。

  推動兩岸平板整機設計一體化

  記者:依託中國大陸強大的整機製造能力以及臺灣在液晶面板領域的技術能力,海峽兩岸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您覺得近期海峽兩岸的平板顯示企業在哪些方面應該積極開展合作?能否用具體的例子説明?

  白為民:在可預見的一兩年內,大陸的彩電企業還是以外購面板為主,因為大陸自産的液晶面板,特別是電視用液晶面板很難在短期內形成規模,這是從大陸企業的實際情況來説的。但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説,大陸彩電企業加大對臺灣面板的採購力度,本身就是對臺灣液晶面板的最大支援。另外,海峽兩岸在平板顯示領域的合作還不會僅僅局限于液晶面板採購的層面上,今後我們會在面板生産、模組製造以及整機一體化設計方面開展廣泛的合作。特別是整機的一體化設計,臺灣企業在設計面板的時候,大陸彩電整機企業會向他們提出一些建議,因為大陸整機企業直接面對消費者,可以把消費者的反饋資訊體現在面板設計當中。臺灣面板企業也有自己的獨特優勢,比如節能、環保,大陸整機企業也可以在整機設計的時候,充分地把節能、環保的優勢體現在整機上。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組織海峽兩岸的企業成立的“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産業促進工作組”,不但有採購小組,而且還成立了技術組。技術組的主要任務就是把海峽兩岸平板顯示企業的優勢,通過合作充分地表現出來,比如整機一體化設計等。

  記者:我們注意到您剛才提到的成立不久的“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産業促進工作組”(簡稱工作組),將著手制定有關平板電視技術標準規範,您能詳細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嗎?

  白為民:平板電視領域的工作非常多,比如整機一體化設計、液晶電視主流尺寸規範等,這些都需要整機企業和面板企業進行廣泛的合作。就拿液晶電視主流尺寸規範來説,如果液晶電視主流尺寸不統一,勢必造成面板企業切割各種規格的産品,在切割過程當中造成面板材料的浪費,而且液晶面板設備製造商也要為不同規格的産品提供不同的設備。當然,對整機企業規模化生産更沒有好處,因為整機企業要為每個規格的産品設計模具等。剛剛成立不久的“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産業促進工作組”是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召集海峽兩岸的平板顯示企業參與的一個工作組織,再次修訂液晶電視主流尺寸規範將是工作組下一步工作之一。另外,面板的結構目前也存在著不統一的問題,比如電源線的位置、介面的位置等,許多面板企業都不一樣。工作組今後也會在這方面做些工作。從整體上説,“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産業促進工作組”就是協調平板顯示産業鏈條上的各類企業,做一些有利於産業更好更快發展的標準規範工作。

  平板未來發展列入兩岸合作計劃

  記者:建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産線是大陸平板顯示産業下一步的重點之一,目前京東方、彩虹、龍騰光電、上廣電等企業已經或者即將建立第6代液晶面板生産線,但建立更高世代的液晶面板生産線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援。“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産業促進工作組”在這方面有沒有具體的設想?

  白為民:我們當然是有設想的。我認為,海峽兩岸的平板顯示企業通過採購、整機設計、標準規範等一系列的合作,今後肯定會涉及在大陸建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産線的問題。奇美、友達等臺灣面板企業在大陸都有相關的液晶模組生産工廠,液晶面板生産工廠目前還都在臺灣,他們的技術實力是毋庸置疑的,在支援大陸建立液晶面板生産線上應該沒有問題。但問題是,在當前全球液晶面板供應過剩的情況下,近期奇美、友達等可能不會考慮在大陸建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産線。如果今後隨著全球經濟的轉暖,他們可能會考慮在大陸建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産線,因為中國大陸不但擁有強大的整機製造能力,而且液晶電視消費潛力也巨大,被全球面板企業普遍看好。

  記者:目前大陸平板顯示産業鏈還不是太完善,除了面板、模組等核心器件缺乏外,背光源、彩色濾光片等相關材料和器件也不配套。您認為海峽兩岸在完善平板顯示配套産業上將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在這方面的合作已經啟動了嗎?

  白為民:中國大陸會建立起相對比較完善的平板顯示産業鏈的,因為大陸擁有很多家彩電整機製造企業,上游相關配套産業沒有理由不進來,但要一步一步建立。正如剛才提到的京東方、彩虹、龍騰光電等已經開始建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産線,這些地區今後肯定會吸引背光源、彩色濾光片、偏光板以及相關材料企業的加入,當然包括臺灣的相關配套企業。

  記者: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將是未來顯示技術的方向,大陸在這方面已經有一定基礎,比如維信諾、長虹等公司都已經開始佈局,您認為海峽兩岸在新型平板顯示領域有沒有合作空間?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將在未來海峽兩岸平板顯示領域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白為民: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多次召集兩岸平板顯示企業就有關新型顯示技術進行研討。臺灣在新型顯示領域早有技術儲備,比如臺灣工業經濟研究院等。“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産業促進工作組”的工作還只是剛剛起步,目前還只是做一些操作性比較強的工作,但涉及到海峽兩岸平板顯示長遠發展的問題,我們也會逐步列入工作計劃。“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産業促進工作組”成立於2008年12月,主要是協調和促進我國平板顯示産業快速健康發展。目前“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産業促進工作組”的辦公室設在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由我本人擔任工作組組長。另外“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産業促進工作組”是一個開放的平臺,目前主要由大陸的彩電整機企業和奇美、友達等臺灣的面板企業組成,今後肯定會吸引更多的面板企業、配套企業加入進來。

 
編輯: 邵磌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