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兩岸平板顯示:遲到的握手

  時間: 2009-02-25 13:00     來源: 網易     
 
    2009年1月16日,“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産業戰略合作論壇”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茶歇期間,來自臺灣的奇美董事長廖錦祥和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被團團圍住,但是這兩個在臺灣液晶面板界數一數二的人物,左顧右盼,心思全然不在眼前。當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婁勤儉走過時,廖錦祥突然撥開人群,從隨行人員手中飛快地拿過來一封信,親自遞到婁勤儉手中。

  李焜耀在演講中激情地表示,友達要積極投身內地的“家電下鄉”工程之中。此番發言似乎有些不同尋常,因為在論壇召開之際,在友達的大尺寸面板的合作企業名單中,幾乎看不到大陸彩電整機企業的名字。

  金融危機令大尺寸平板的需求迅速降低,伴隨而來的是平板價格的雪崩式猝降。這種突如其來的市場變化顯然改變了平板供應商和整機廠商的談判地位,特別是對於大陸整機廠商來説,平穩增長的市場需求增加了自己手中談判的砝碼。由此,之前海峽兩岸遲遲未能形成合作的平板供需雙方,在短時間內竟迅速地達成一致,這也讓論壇之上的婁勤儉在長達20分鐘的演講中顯得很興奮。

  在這次論壇上,大陸9家彩電企業與臺灣液晶面板生産企業正式簽署了額度高達21.9億美元的戰略合作採購意向書。這種採購可以視為兩岸的平板供需雙方拉近彼此的距離,然而問題是,這種合作意向是進一步緊密合作的開端,還是將隨著全球經濟復蘇而曇花一現?

  金融危機下的市場突變

  臺灣地區是繼日本、韓國之後的全球第三大平板顯示産業重點區域。著名的液晶面板企業友達、奇美、中華映管、群創、彩晶被業界形象地稱為“臺灣面板五虎”。臺灣的面板産銷量甚至一度佔據全球50%左右的市場份額,成為決定全球平板供需的重要一極。

  與日韓面板企業不同的是,臺灣企業均是較多專注于面板的生産,不像日韓企業那樣大多都有同品牌的整機工廠。長久以來,臺灣面板企業一直是內地彩電企業的主要供應商,

  然而,在平板産品供求出現緊張的時候,臺灣企業與日韓企業一樣會利用談判中的有利地位,壓縮大陸整機生産企業的利潤空間。

  所以,當奇美董事長廖錦祥在“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産業戰略合作論壇”上見縫插針,向婁勤儉副部長及其他領導人塞“邀請函”時,當友達董事長李焜耀笑容可掬地表示要積極參與“家電下鄉”時,人們的臉上多少浮現出“驚訝”的表情。

  在演講的一開始,婁勤儉便有點興奮地説:“經濟危機讓兩岸企業原來沒有達成的共識,現在達成了。”

  很顯然,這一切變化都在於:經濟危機改變了市場供求關係,市場變化又改變了兩岸企業的立場。

  2008年9月份之後,由美國引發的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性經濟危機,導致全球終端顯示産品需求量急劇萎縮,液晶面板因此出現嚴重的供過於求現象,價格防線也是一再失守,最終引發了上游面板企業的全面虧損。

  臺灣面板企業同樣不能獨善其身。“臺灣面板五虎”均在減産或延後投産。

  來自臺灣地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臺灣地區液晶大面板出口額衰退了69%。

  與面板企業所處的困境完全相反的是,大陸平板電視市場依然在平穩增長,而大陸彩電企業對這一市場已經擁有絕對的控制權。

  中國視像行業協會的兩組數字可以説明這個問題:其一,2008年大陸液晶電視的産銷量分別達到了4090萬台和1177萬台,佔彩電總産銷量的比重為45.8%和33%,分別比2007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和11.3個百分點。更加令人期待的是,大陸市場平板顯示(主要是液晶)對CRT的替代需求還會快速增長,2009年2月1日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展開的“家電下鄉”可為此“保駕護航”。2008年液晶的增長也主要來自於三、四級市場。

  其二,2008年大陸彩電企業以70%的市場份額力壓洋品牌,在將來的“下鄉”過程中,大陸彩電企業也具備較為明顯的渠道成本和産品成本優勢。

  借助市場之手的力量,此時的大陸彩電企業底氣十足。這也就是為什麼,從2008年初便開始運作的“海峽兩岸平板顯示合作”,一直默默無聞,而到年底卻快速達成的真正原因。

  可是,金融危機促成了海峽兩岸的平板供需雙方迅速靠近,那麼一旦供大於求的情勢得以緩解,這種表面的“蜜月”到底能維持多久,就是一個問題。日韓大廠的停産或減産,將緩和面板産量和價格壓力。DisplaySearch預計,液晶面板的供需關係將會在2009年第四季度開始反轉。

  只有資本的紐帶才能把雙方緊緊地拴在一起。

 
編輯: 邵磌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