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臺灣廠商有意代工大陸平板 中小尺寸或是機會

  時間: 2009-02-24 15:30     來源: 中國電子報     
 
 

  家電下鄉大大刺激了內需,這對中標企業的供貨能力提出考驗。臺灣企業尋求與大陸企業代工合作,一是看中大陸市場的巨大商機,二是借此機會進入終端市場。臺灣企業此次向大陸企業拋出橄欖枝,不僅是共贏舉措,也進一步加深了海峽兩岸之間合作。

  2009年1月,中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1%,而PPI(生産者物價指數)下降3.3%,這意味著企業的利潤將進一步增加。在國際金融危機下,中國大陸市場正被全球所關注。近日,我國臺灣諸多代工企業看好大陸平板電視市場,並有意代工大陸廠商的液晶電視生産以打開大陸市場。專家指出,中國大陸電視廠商目前的産能尚能自給自足,大批量代工可能性不大,不過未來大陸市場廣闊,中小尺寸或是最大代工機會。

  代工廠商垂涎大陸市場

  有消息稱,由於看中大陸“家電下鄉”蘊藏的市場商機,大同、東元及聲寶等臺灣家電廠商正積極與大陸康佳、長虹或海信等知名彩色電視機廠商接觸,準備幫大陸家電廠代工生産貼牌液晶電視,以此作為試金石敲開大陸市場。

  據了解,臺灣東元集團目前已在廈門的安臺創新科技公司建立年産100萬台的液晶電視生産線。東元集團董事長劉兆凱表示,東元斥資6000萬美元興建的廈門安臺創新科技公司,是集團首座液晶電視生産基地,也是集團在全球佈局中最大的液晶組裝廠。該基地將分兩期興建,第一期完工的新廠佔地16萬平方米,主要是生産節能系列的超薄液晶電視,年産能規劃是100萬台,去年11月已開始量産,預計3年左右可全線投産。

  聲寶自去年將昆山的工廠擴産之後,又與美國液晶電視廠商Syntax-Brillian(簡稱SBC)、家電廠商歌林聯盟,取得SBC的30萬台液晶電視代工項目,並向歌林採購液晶電視零件,透過三方合作降低成本,為液晶電視的代工打下基礎。而聲寶則在2006年在蘇州建立液晶電視生産工廠和研發中心之後,轉投資新寶天津廠,力圖中標家電下鄉項目。

  然而記者在採訪時獲知,雖然大陸廠商與臺灣代工廠商一直有一定的合作,但是量並不大。創維集團行銷總部常務執行副總經理孫偉中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大陸廠商與代工廠商的合作會有一些,但不是主要的。畢竟大陸廠商的優勢也是製造,而且目前的産能尚能自給自足。”“目前臺灣代工的液晶電視仍然以日韓品牌為主,而與同樣以製造為優勢的大陸企業雖然一直都有合作,但不會放量。他們在大陸所建的工廠大部分還是生産日韓品牌的産品。”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中國電視市場研究總監張兵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説。

  緣自自有品牌“失意”?

  通過採訪記者發現,除看好大陸市場及具有成本優勢之外,臺灣廠商自有品牌遲遲打不開局面和大陸廠商品牌競爭力的不斷增強也是臺灣代工廠商力求與大陸廠商尋求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東元主管坦言,東元去年第四季度曾將自家“TECO”品牌的液晶電視在大陸小量試銷,但反映不如預期,而東元斥資6000萬美元的液晶電視廠將有30%主攻大陸內銷,所以東元正與大陸某知名家電廠商接觸,洽談代工生産全尺寸液晶電視。

  東元、聲寶相關主管告訴記者,奇美集團旗下新視代科技、明基兩大廠商都有自家面板廠,因此他們可以將CHIMEI、BenQ品牌液晶電視打入中國大陸市場。而東元、聲寶及歌林本身並無面板資源,尤其在液晶面板佔電視生産成本65%至70%的情況下,若沒有面板的價格優勢根本無法在大陸立足。而歌林自從爆發財務危機後,短期內不可能以OLEVIA品牌搶攻大陸液晶電視市場。

  其實,臺灣自主品牌在大陸“敗走麥城”已屢見不鮮,例如中華映管、奧利維亞、聲寶……

  張兵告訴記者,對於電視市場而言,品牌認知度是相當關鍵的。在螢幕領域,也許擁有一個較好的規格和便宜的價格便會很快打開市場,但是在消費電子領域,品牌效應則更加突出。況且,做品牌不是一兩年的事情,而需要長期積累。電視是消費類的産品,消費者購買時還是以自己的感覺為主,而不是單純的購買一個晶片或一項技術,所以電視産品品牌的建立尤為重要。

  與之相反,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大陸品牌的競爭力正在不斷攀升。“2008年上半年,三星、新力、夏普等日韓廠商在中國大陸市場一度搶佔大半市場份額,但是通過對三、四級市場的不斷深入、中小尺寸的加大投入以及産品品質的提升,大陸品牌目前已很有競爭力。”GfK中國研究與定制服務事業部總監葉平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小尺寸或是機會

  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縮減開支開始成為全球消費者的普遍選擇,人們對2009年經濟環境普遍不樂觀。而中國大陸市場是目前全球市場上少有的一片“樂土”,由於家電下鄉項目的實施,開拓龐大的、逐漸成熟的三、四級市場已成為國內外製造商和渠道商的主攻方向。

  林元芳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目前中國彩電市場還有每年不低於5%的更新換代增量需求;同時,農村市場很少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且日韓企業短期又很難涉足,這正是國內彩電企業的機會。

  葉平告訴記者:“中小尺寸越來越被廠商重視,特別是19英寸、22英寸和26英寸,而這也是2008年下半年國內品牌奪回市場佔有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記者發現,中小尺寸市場與家電下鄉政策有著緊密的聯繫。調查公司中怡康數據顯示,僅從今年元旦及春節市場來看,液晶電視與電漿電視零售量同比呈上升趨勢,分別增長38.6%,29.2%。液晶電視份額不斷擴大,其春節零售量份額已佔到市場近九成,份額達到84.8%。這其中小尺寸電視的比例不斷增加,原因主要是受液晶電視中小尺寸的降價影響。

  據了解,春節前在家電下鄉彩電中標型號中,TCL、長虹、海爾首次將32英寸液晶電視的價格降到1999元。此前,2008年11月公佈的家電下鄉彩電中標型號中,26英寸液晶電視的價格首次降到1999元。

 
編輯: 邵磌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