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半導體照明強調系統概念 制定標準成當務之急

  時間: 2009-02-25 11:19     來源: 中國電子報     
 
    廈門市LED促進中心主任 何開鈞

  照明是涉及多種學科和多種技術領域的綜合性工程技術。人的視覺特性和視覺認知決定了對照明的量和質的追求,不但要考慮自身技術領域的發展,還要綜合考慮和關注美學、哲學、人體工效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等學科領域來滿足最終客戶的需要。

  半導體照明技術與産業的發展比人們的預期快得多,LED的某些光學特性是以往任何人造光源無法比擬的,如色彩豐富、色飽和度高、色域寬廣、光束集中、響應速度快、亮度和色彩均可智慧化網路化控制與調節等等。這些新特牲的應用將改變人們傳統照明的經驗和習慣,引發照明理念和光文化的變革,推動照明産品向以人為本和更人性化的方向發展,適時地滿足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需要。

  照明需兼顧生理和心理影響

  過去照明的目的是滿足人們在黑暗中對光的需求,1879年愛迪生發明商用白熾燈是人類進入現代文明的標誌。照明首先是滿足人們能看得見物體和景物,其次是針對不同作業面的需求,對光源有不同的亮度和照度要求,但總體來説照明是建築電氣的一部分。

  LED光源是現代照明的標誌,要研究不同色光和色飽和度的LED照明對人們生理和心理的影響,研究LED的光學特性與人的生理光學效應和心理光學效應協同性,特別是人的生理節律(生物鐘)和內分泌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照明調節的。要研究什麼LED色光照明會刺激或抑制皮質醇的分泌,皮質醇會使人精神振奮,增加活力,什麼LED色光照明會刺激或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會使人睏倦,昏昏欲睡。因此現代照明的目的有質的變化,要滿足不同人群的視覺生理和心理健康、安全與舒適的需要,調節心理情緒和情趣的需要,調節生理節律和內分泌系統的需要。

  發展照明産業應突破傳統觀念

  在照明産業邁向現代照明的過程中,還有若干傳統觀念需要突破。

  1.突破傳統燈泡和以燈泡為主的燈具照明的概念,發展面光源。

  白熾燈光源已應用100多年,成為人們的傳統習慣,但燈泡的發光比較集中,太亮會産生炫目的感覺,光線不柔和,照明工作面不均勻,要用特殊的配光設計才能克服以上缺點。LED光源可以做成兩維面光源,用背光源的形式做成發光面板。尺寸根據需要可大可小,亮度、色溫和顯色性均可調節,可以避免傳統燈具的炫目感,光線更加柔和和均勻舒適。

  2.突破倣造太陽光的概念,發展數字化可調色光的組合照明系統。

  人造光源是否一定要模倣太陽光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夜晚沒有陽光,照明可以根據不同人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光源。典型的光源應該是RGB三色組合成可調色溫和顯色性的光源照明系統,可以根據不同人群的需要,隨心所欲地調節亮度和色度。色光可以調節人的心境和情緒,減緩壓力,調動情趣,消除疲勞,促進健康。用LED色光可以有效地治療SAD(季節性情緒失調)疾病;紫光、藍光照射皮膚可以促進維生素A、D的生成,進而促進鈣的吸收,藍光可以去黃膽;印度醫學家D.P.Chadiali用12種色光照射治療人的過敏反應、免疫系統紊亂、心血管病、精神緊張、抑鬱症和失眠症等。因此現代照明是可以根據不同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調控的數字化色光組合照明系統。

  3.突破傳統路燈的概念,發展人性化的LED路燈照明系統。

  一般城市快速路和主幹道的路燈燈竿高度為12-15米,實際上路燈燈竿高度低一些更有貼近人的溫馨感。LED路燈沒有必要做成鈉燈燈具的形狀,可以做成分散光源的配光設置,高處燈頭做成線狀光源,燈竿可以充分利用做成柱狀光源。由於城市綠化的要求,許多路燈的光照在樹上,沒有有效地利用光能,造成很大的浪費。在支路、人車混合道路上可以將路燈架設在道路中間,沿道路中線懸挂,均勻有效地利用光能,兩邊的燈竿做成柱狀發光體,照亮低矮的地方,做成分散的光源,可以更充分地發揮LED光源的特長和優勢,更人性化。

  4.突破傳統物體色的概念,高飽和度色光照明將視覺認知帶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通常物體隨不同光源(不同光譜混合)照射,能呈現不同的顏色。以往的光源都追求日光型,都與日光比較,人們習慣的物體色也是在標準的日光下顯現的。物體對不同光譜的反射率及光源發光強度決定了物體的顏色和色澤。傳統光源(除鐳射外)的色純度不高,也就是色飽和度不高,在單一波長的色光中混合了較多的背景光亮度(輝度),即疊加了白光,降低了色光的色飽和度,物體色不那麼鮮艷,用LED高純度的藍、綠、紅光照射物體會有不一樣的效果。我們要充分利用LED的性能去驅動和開闢新的市場,打開人們的新視野。

  5.突破傳統燈具的概念,照明應該是一個系統。

  LED産業技術在不斷發展,研究發光效率的提高是産業技術的主流。但是要有效地利用光和色光、將光傳送到需要的地方,滿足人的視覺生理和心理需要,就必須研究不同頻率的光譜組合與人的視覺認知的適配性,研究光源、燈具、配光到人體及視覺相互作用,作為一個價值鏈系統去研究人們到底如何更有效地、健康地、科學地借助照明系統去看周圍的東西,在價值鏈中增加有價值的新元素,提出使用的價值,去推動市場,拓展市場需求。

 
編輯: 邵磌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