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大陸市場地位凸顯 兩岸光電産業合作走向縱深

  時間: 2009-02-24 14:43     來源: 中國電子報     
 
 



  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兩岸經濟結構調整,對處於轉型關鍵期的兩岸經濟關係既是挑戰,也存在新的機遇,加快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推動兩岸經濟關係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近年來,海峽兩岸在整合電路、平板顯示等多個領域有著廣泛的合作。光電産業是最具發展前景的朝陽行業,我國臺灣在全球光電産業格局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據預測,2008年臺灣光電産業産值633億美元,2011年將突破1000億美元,而大陸又是最大的電子産品製造基地及光電産品消費市場,這成為海峽兩岸在光電領域的合作基礎。2008年12月29日,粵臺光電産業交流會在廣東省肇慶市召開,近500名來自大陸和臺灣的光電企業、知名大學、研究機構代表參加了會議。此次會議是海峽兩岸“三通”後大陸首次舉辦的産業高層互動交流活動。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海峽兩岸經貿關係在臺灣製造業持續向大陸轉移帶動下,形成赴大陸投資的多次高潮。臺商投資又帶動兩岸貿易的快速發展,臺灣製造業向大陸持續轉移及其對兩岸貿易的拉動,是過去20多年兩岸經貿關係發展主軸。近年來,兩岸經貿關係面臨的環境發生一系列變化,兩岸經貿關係正步入一個新的轉型期。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兩岸經濟結構調整,對處於轉型關鍵期的兩岸經濟關係既是挑戰,也存在新的機遇,加快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推動兩岸經濟關係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兩岸合作擁有良好基礎

  經濟合作機制是一個涵蓋範圍很廣的概念,一般而言是指優勢互補的經濟發展形式,是雙方或多方通過經濟行為或制度性安排為獲取更大經濟效益而形成的運作機制。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概念,最早出現于2002年。當時大陸提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是個很寬泛的概念,既包括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應有的制度性安排,也含有經濟全球化的成分在內。

  臺商在大陸投資最多的省份毫無疑問是廣東省,廣東省和臺灣省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可以説在兩岸合作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廣東省委常委周鎮宏介紹説,從上世紀80年代臺商投資大陸以來,廣東已經成為臺商投資大陸的重要聚集地。目前廣東有臺資企業22647家,粵臺兩地經貿來往頻繁。

  廣東省LED産業聯盟副會長、晶格世紀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經理古德文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廣東在市場和應用方面的優勢有目共睹,相對於長三角、環渤海、西部等地區,珠三角是大陸消費電子産品最重要的生産地和出口地,臺灣企業在廣東和深圳等地建服務中心就是要貼近客戶。TCL集團國際光電總經理兼總工程師洪震也認為,大陸和臺灣在語言和文化上的統一性,就為兩岸合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大陸市場不容忽視。

  市場變化使合作面臨“拐點”

  當前,兩岸經濟正面臨一場充滿機遇又富有挑戰的環境劇變。全球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已快速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擴張,從發達經濟體向新興經濟體擴散。全球金融海嘯正對兩岸經濟增長産生重大衝擊和影響,兩岸經濟關係步入轉型升級關鍵時期。

  國際金融危機對兩岸産業合作與分工既産生重大衝擊,又帶來新的結構調整機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認為,未來兩岸産業分工與合作,應順應兩岸經濟關係轉型升級的方向,結合未來兩岸經濟交流的制度性安排而進行。深化兩岸産業分工與合作,將對加快兩岸經濟關係的轉型升級和支援雙方經濟結構調整産生重要影響。周鎮宏也認為,當前,全球金融風暴波及實體經濟,兩岸經濟都受到衝擊。“現在需要我們兩岸同舟共濟,發揮各自優勢,各取所長,共渡難關,推動兩岸光電産業在合作中不斷壯大,共贏中取得發展。”周鎮宏表示。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資訊司副巡視員白為民認為,這場危機為兩岸産業合作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這場危機也使得兩岸交流更頻繁和緊密,也使海峽兩岸共同認識到兩岸“加強合作、共創雙贏”所蘊含的真正意義。

  “大陸市場大、重應用,臺灣由於給歐美大公司做代工,産品大部分出口,在歐美市場萎縮的情況下,臺灣企業會對大陸市場更加看重,而大陸經過幾十年或者説十幾年的發展,在技術和資金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和儲備,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合作,我想一定不會像以前那樣單純地製造和生産了。”洪震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古德文也表示,未來兩岸合作要使産業升級,要能夠在本地研發,一些基礎的研發要向大陸轉移,要使合作從生産型向研髮型轉變,這對雙方的經濟發展都是有好處的。

  多領域深度合作成為共識

  不可否認,多年來,海峽兩岸的合作更多的是製造産業的合作。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臺灣開始向大陸轉移下游加工業,與臺灣省內中上游産業形成垂直分工,上世紀90年代後,臺灣中上游産業和電子資訊産業加快向大陸轉移,兩岸走向産業內水準分工,大陸生産較低端産品,臺灣生産較高端産品。隨後的一段時期,臺灣産業鏈的製造端加快向大陸轉移,大陸主要從事生産製造,臺灣主要從事管理、研發、財務運作、市場行銷等。對於未來海峽兩岸的合作模式,專家表示關鍵還在於深化兩岸製造業分工與合作。

  張冠華認為,現在金融、物流、行銷、研發等服務貿易將在兩岸産業分工中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這為兩岸産業合作與分工提供了更便捷和全方位的服務。對於臺灣企業來説,利用大陸內需市場優勢和臺灣企業的全球化生産與銷售網路優勢,共同形成國際品牌戰略,擺脫對代工生産模式的依賴,這已成為臺灣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無論是整合電路還是平板顯示以及新能源,海峽兩岸多領域深度合作已成為業界的共識。奇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電視面板事業處總處長陳立宜表示,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大陸成長的活力給奇美帶來了信心。“在金融危機中,信心是最珍貴的黃金。”陳立宜表示。在講到兩岸産業合作方向時,他還表示,大陸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容許新品牌發展,奇美未來一兩年的計劃是加強與大陸彩電企業的整合和技術升級,推廣節能産品,奇美正在考慮在大陸投資更高技術含量的項目。

  古德文認為,未來海峽兩岸在光電應用方面的合作會大有作為,包括光電在農業、醫療等領域的應用與合作,合作方式應該包括生産、研發、技術、資金等方面,在這些方面可以進行廣泛和深入的交流與合作。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躍華認為,平板顯示産業作為兩岸共同的産業發展重點,聯手發展是互利的,這不僅有利於臺灣面板廠商擺脫下滑的局面,也有利於大陸彩電企業降低由平板上游缺失帶來的持續發展風險。“不是要不要合作而是如何合作的問題,兩岸合作應從産品合作層面上升到資本合作層面。海岸兩岸親如一家,應該全力支援對方,才能打破日韓企業的重圍,在全球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陳躍華認為。

  專家表示,未來金融、物流、行銷、研發等將在兩岸産業分工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策略上説,將兩岸産業合作納入雙方自主創新體系,協調兩岸高新技術産業佈局,共同建立自主的技術標準,建立兩岸産業合作機制與平臺,將非常有利於兩岸産業合作與分工的持續發展。

 
編輯: 邵磌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