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福建:創建海峽兩岸資訊産業合作先行區

  時間: 2008-05-24 15:52     來源: 中國電子報     
 
 

  

    時 間:2008年5月11日
    地 點:福建省資訊産業廳
    人 物:福建省資訊産業廳副廳長 邵玉龍
                  中國電子報社總編輯 劉東

    發揮“五緣”優勢領跑海西建設

    劉東:推動海峽西岸經濟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全國發展大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今年年初,資訊産業部與福建省人民政府簽署關於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資訊産業發展的合作協議,請介紹一下部省合作的最新進展情況。

    邵玉龍:30年前,福建省還是一個敏感地區,因為離臺灣近,所以是“前線”。改革開放以後,福建省依託獨特的區域優勢,成為對臺經濟合作的“前沿”。在第一波臺灣産業梯次轉移中,臺灣地區有上千家資訊産業類的企業進入福建省,直接促進了福建省資訊産業規模不斷擴大,區域地位不斷提高。目前,資訊産業已成為福建省第一支柱,在全省GDP(國內生産總值)的佔比已經由2002年7.8%上升到2007年的9.4%。從全國範圍來看,福建省資訊産業製造業在全國居第8位,軟體産業排第9位。2004年福廈沿海地區被批准為首批國家電子資訊産業基地之一。

    為了進一步把福建省打造成海峽西岸資訊産業強省,今年年初,資訊産業部與福建省人民政府簽署了關於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資訊産業發展的合作協議,提出部省共建,共同推進福建省資訊産業轉型升級。幾個月來,部省合作有序進行,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特別是按照福建省委提出的對臺交流“先行先試”的方針,福建省資訊産業廳抓緊前期的調研,提出需要部裏支援的具體內容,包括項目和技術,由部裏進行宏觀指導。這次中國電子報社一行配合福建省資訊産業廳參與的“先行區”調研活動,也是為了充分了解各層面在資訊産業先行區建設方面的政策需求和設想,為下一步制定政策提供參考。可以説,部省合作為福建省建設海峽兩岸資訊産業合作先行區創造了極為有利的發展環境。

    劉東:與福建省毗鄰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已經成為我國資訊産業發展的兩個“高地”,也是臺商的主要聚集地。福建省提出建設兩岸資訊産業合作先行區,具備哪些優勢和條件?

    邵玉龍:為了落實中央方針政策,福建省提出新思路:發揮“五緣”優勢,拓展“六求”作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福建省具有開放優勢、體制優勢、人文優勢和資源優勢,但福建省最突出的優勢還是對臺的“五緣”優勢。

    “五緣”就是閩臺關係的五大淵源:地緣相近,福建省是大陸距離臺澎金馬最近的省份;血緣相親,臺灣80%以上的民眾祖籍地在福建省,其中約有80%是來自閩南地區的漳州、泉州等地;文緣相承,福建省的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等在臺灣都有廣泛的影響;商緣相連,閩臺商貿往來歷來十分密切,即使在兩岸被人為隔絕的情況下,也從未間斷;法緣相循,自宋朝在臺灣設立行政機構到清朝光緒11年即1885年臺灣單獨建省之前,臺灣歸福建省管轄,是福建省的一個府,因此歷史上曾有“九閩”之稱。閩臺之間存在的這些獨特淵源關係和密切的現實聯繫,使兩地人民有著天然的親和力與相互交流的強烈願望。

    基於“五緣”優勢,福建省委提出“六求”作為:求緊密經貿聯繫,求兩岸直接“三通”,求旅遊雙向對接,求農業全面合作,求文化深入交流,求載體平臺建設。對資訊産業來講,先行區建設就是要促進福建省資訊産業在繼續壯大的基礎上,重視自主創新,提升發展品質,建設資訊産業強省,在海峽西岸建設中發揮“領先、領跑、支撐作用”,從而努力建設成為兩岸資訊産業合作的先行區。

    劉東:近幾年,在承接臺灣地區資訊産業梯次轉移方面,福建省並沒有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優勢,錯失了一些機會。隨著臺灣形勢的變化,必將引發新一輪産業轉移。對此,福建省資訊産業廳有什麼具體部署,又將採取什麼具體舉措?

    邵玉龍:福建省在承接第一波臺灣地區産業轉移中是走在前面的,但在隨後的第二波産業轉移中,福建省被以江蘇和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超越了。福建省落在了後面,長三角衝上去了,為什麼?客觀地説,他們的人文、區域輻射力、綜合競爭力都比福建省強。由於歷史原因,福建省過去一直是對臺“前線”,經濟資源和工業佈局沒有跟上,人才建設滯後。江蘇南京市有100多所高校,而福建省全省加起來也不到100所。福建省的經濟實力稍遜,GDP在全國排11位,而且還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在承接産業轉移的時候,政策的優惠是一個方面,而地方財政實力無疑也是“招商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

    因此,單從承接臺灣地區産業轉移來看,珠三角、長三角後來居上,福建省這個“前線”地區反而落在後面,甚至有被“邊緣化”的危險。福建省委省政府意識到這個問題,提出大力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積極追趕。比如福建省政府提出“立足福建省,立足對臺”,把福建省建設成為對臺經貿合作的前沿平臺;福建省還出臺“綱要”,優先建設海峽西岸資訊産業支撐體系,有利於承接臺灣産業轉移,完善産業鏈,促進福建省資訊産業升級。在資金和人才方面,福建省推出省級專項資金對大項目進行扶持,5年來,福建省政府各部門安排省級預算內財政扶持資金2.75億元,並爭取到國家部委下撥各類財政性補助或扶持資金3.8億元。福建省推行的“人才工程”則在培養和吸引優秀高端人才上邁出了關鍵步伐。

    近年來,臺灣地區在逐漸放寬高技術進入大陸的政策,對此,福建省資訊産業廳組成一個小組在專門進行跟蹤研究,如何在第一時間“對接”,把現有的臺資産業鏈完善起來,特別是吸引更多的龍頭企業來福建省,以加快産業升級換代。如中華映管轉型平板産業將推動福建省資訊産業的升級。作為兩岸資訊産業合作先行區,福建省選擇的重點領域包括平板上游關鍵部件、整合電路、光電産業等。先行的一個方面是重點産業先行,另一個方面是龍頭企業先行,如友達光電、中華映管等都在福建省追加投資,發展高端産業。

 
編輯: 邵磌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