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京臺兩地農業界人士表示兩岸農業結合將獲雙贏

  時間:2007-09-10 10:50    來源:     
 
 

  9月29日電,京臺現代農業發展與合作研討會二十七日下午在此間舉辦,兩地農業界人士就農業技術交流、農産品企業增加溝通等議題進行研討,並表示相信“兩岸農業結合,將創雙贏美好成果”。

  研討會主辦方、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張貴忠説,北京具多元消費需求,逐漸成為特大型農副産品流通、加工和消費中心;北京居民到郊區觀光,體驗農村、農業文化的需求日益發展成為潮流。北京正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從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農業轉變。

  張貴忠認為,臺灣特色農産品在北京市場有很大競爭優勢和市場前景,發展較早的臺灣觀光休閒農業可以為背景提供經驗,臺灣的農會組織在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如何為背景所借鑒。

  他説:“京臺兩地農業各有優勢,廣闊的發展空間,衷心希望能以市場為導向,利益為紐帶,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推動合作交流向更深層次發展。”

  臺灣農業經營管理學會張國珍説,加入WTO後,地窄人稠情況下的臺灣農業經營愈加困難,今日必須調整生産形態,藉由發展農業科技促成産業升級,藉由多角化經營,發展出臺灣農業另一個新契機。

  大陸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副主任王金鳳分析,兩岸地緣相近、農業形態相似。臺灣的品種改良、種植養殖等技術與生産組織、管理水準較高,但成本高、市場有限;大陸土地、物種、勞動力資源豐富,生産成本相對較低,但投入不足,組織管理水準偏低。“因此,雙方的結合,前景十分廣闊。”

  臺灣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研究所教授段兆麟説,未來兩岸若能在農産貿易以互補為原則,農業投資以互利為原則,技術和種源以互惠為原則,進行農業交流合作,分享資源,尋求最適合的定位,將會創造雙贏的美好成果。

  當天研討會上,臺灣大學農經係教授蕭清仁、臺資企業——北京淩基軟體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忠矩也分別以“大陸農産供需變化與兩岸蔬果貿易機會”、“臺灣農業知識管理平臺發展經驗與兩岸合作”為題發表演講。

  京臺科技論壇同期舉辦京臺農産品展示和訂購活動。設在北京飯店的展示區裏,兩地近百家企業帶來六百多種令人耳目一新的農産品,分列精品蔬果、米糧加工、休閒食品和民俗手工藝品區。

 
編輯:陳寧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