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學者:構建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有助兩岸和平穩定發展

  時間: 2008-12-21 12:44     來源: 台灣網     
 
 

  今天下午,參加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兩岸學者與業界精英齊聚一堂,研討構建兩岸經濟交流的制度化安排這一議題。與會人員深入探討了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內涵,並指出,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不僅能實現兩岸互利雙贏,對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劉雪琴認為,新形勢下,實現兩岸經貿交流的新突破,通過建立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機制,促進兩岸區域經濟合作發展,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標誌和內容。當前,兩岸關係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劉雪琴指出,建立兩岸經濟交流制度化安排的必要條件已經具備,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範圍應爭取達到目前大陸與其他經濟體合作的水準,拓寬和深化兩岸合作領域和層次,實現互利共贏。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張冠華也表示,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有助於增加兩岸互信,也有助於奠定兩岸和平發展的經濟基礎,應基於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特點與形勢需求,並結合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來加以構建。因此,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不僅應重視功能性合作與制度性合作,還需在機制運作上謀求兩岸政治與經濟關係的相互促進,形成互利雙贏、長期穩定的兩岸經濟合作總體框架,並以此作為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的重要支撐。

  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則從進一步穩定與發展兩岸經貿聯繫的角度,提出兩岸亟待建立雙邊性的、較為全面和完善的經貿交流的制度性安排,他認為,兩岸應逐步取消其他影響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障礙、滿足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基本要求。同時,研究一套完整的循序漸進推進兩岸經濟緊密化的備案,為兩岸建立穩定的經貿合作機制乃至未來的制度性一體化做好充分準備。曹小衡建議,近期兩岸或可展開一些試點性的工作,為建立完善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做一鋪墊。

  臺灣政治大學經濟係教授林祖嘉指出,因應國際局勢變化以及基於地緣、文化、生産要素競爭優勢等導引的兩岸經濟産業分工發展,已使得兩岸間的經貿發展密不可分。過去三十年來,中國大陸經濟成就全球矚目,與此同時,臺灣經濟也因此而受惠,“互補互惠、兩岸雙贏”不只是口號,而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經濟法則運作下的結果。兩岸應經由雙方互信的建立,先經後政、由易至難、由小至大、由淺至廣逐步推展,使兩岸經貿關係回歸“經貿正常化”。而國共兩黨三次的兩岸經貿論壇,已為兩岸關係建立了良好的溝通管道,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時機已然成熟。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顧問葉萬安一直對建立制度化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滿懷期待,同許多與會專家、學者一樣,他堅信,只要兩岸在經貿方面緊密合作,完善運作架構,未來兩岸經濟發展必可展現新的格局。(記者 張弛)

 
編輯: 張方翼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