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兩岸專家盼加快推動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時間: 2008-12-21 08:44     來源: 新華網     
 
 

  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20日下午就“構建兩岸經濟交流制度化安排”進行專題研討,與會的兩岸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應把握兩岸關係發展難得的歷史機遇,推動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促進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帶來的嚴峻挑戰。

  長期從事經濟規劃工作的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顧問葉萬安説:“我對建立制度化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一向持正面看法,我一直堅信,只要兩岸經貿合作能更緊密,將可在全球市場攜手立於不敗之地。當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也使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更加具有急迫性。”

  葉萬安説,經過20多年來的發展,臺商赴大陸投資、兩岸貿易、兩岸人員往來等方面發展都十分迅速。可以預見,未來兩岸經濟合作的程度還會繼續提高。如能建構制度化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將對未來兩岸經濟整合的速度、深度、廣度發揮前瞻性、整體性的作用。

  他提出,兩岸若能利用經濟合作機制,共同籌謀順應世界經濟變局的合作策略,將有利於進一步強化兩岸經濟實力和共同主導國際性重大産業的發展,例如兩岸在金融業、汽車業等領域就可研商推動海外投資、拓展全球市場的合作策略。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認為,全球金融危機正對兩岸經濟增長産生重大衝擊,兩岸特別是臺灣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增長模式面臨巨大的結構性調整壓力。外部環境及兩岸各自經濟形勢的變化,增加了加快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迫切性。同時,兩岸各自應對經濟挑戰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也有利於加快兩岸産業結構轉型,從而為深化兩岸經濟關係提供了新的機遇。

  他説,要以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製作為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的重要支撐,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有助於增加兩岸互信和奠定兩岸和平發展的經濟基礎。“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已成為兩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共識,得到了兩岸主流民意的認同,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推動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張冠華提出,要推動兩岸經濟關係的“功能性升級”,包括:加強服務業合作,為兩岸經濟關係注入新動力;深化製造業合作,共同提高兩岸産業的技術層次和競爭力發展,以擺脫兩岸産業在全球産業分工體系中的相對弱勢地位;推動大陸臺商轉型升級。

  臺灣政治大學經濟係教授林祖嘉説,20多年來,兩岸經貿往來發展迅速,但兩岸經貿遲遲無法正常化,使臺灣喪失了許多商機,使臺灣經濟逐漸被邊緣化,使臺商逐漸失去在兩岸間進行産業整合及分工的機會。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對臺灣的出口和經濟增長都將大有幫助,也有助於兩岸共同提升競爭優勢,共創雙贏。

  “過去30年來,大陸經濟成就全球矚目,臺資企業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臺灣經濟也因此受惠。‘互補互惠、兩岸雙贏’不只是口號,而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經濟法則運作下的結果。”林祖嘉説,“現在,兩岸都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兩岸之間的攜手合作就更加重要。希望兩岸相互勉勵,共創美好的未來。”

 
編輯: 張方翼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