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經貿論壇利好多 臺灣應善視中國大陸善意

  時間: 2008-12-25 10:39     來源: 台灣網     
 
 

  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于本月20至21日在上海舉行。本屆論壇以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與協作為主題,對拓展兩岸金融及服務業協作、促進兩岸雙向投資,構建兩岸經濟交流協作機制三項議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研討,並提出九項“共同建議”。臺媒《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論説,參與論壇的國共兩黨雖都強調不代表兩岸主管部門決策,也有別於兩岸授權單位的正式協商,而是匯集各方意見,凝聚共識,為兩岸決策單位提供參考;但如今國民黨已是執政黨,論壇所獲結論,未來成為臺當局施政政策的可能性大為提高,故深受島內民眾重視。

  社論説,此次論壇一特色是廣邀各界人士參加;國民黨邀請了親民黨、新黨及無黨聯盟負責人及代表參與,意義自不同於以往。而且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與中共國臺辦主任王毅,在閉幕典禮上,不約而同表示,今後歡迎見解不同的人士參加;以擴大交流、溝通,成為兩岸交流的大平臺。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開幕典禮致詞時,開宗明義指出,兩岸積極展開協作,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因此在閉幕典禮時,王毅宣佈大陸各有關部門為此制定了十項政策措施,其中多項完全緊扣金融風暴,幫助臺商度過難關,並協助臺商轉型升級,獲得與會人士的歡迎與肯定。但消息傳到臺北,臺當局“經濟部長”尹啟銘正在“立法院”備詢,回應説聽聽就好,而且還兩度説要“聽其言,觀其行”;海基會秘書長高孔廉亦在“立法院”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應務實看待,不能抱太高期望”。社論指出,臺當局兩主管機關首長反應卻如此冷淡,連“樂觀其成”的話都沒有,怎不令人失望!

  社論説,現在國民黨已執政,當臺商在大陸遭執政當局出臺又急又猛的壓抑加工出口貿易措施,已遍體鱗傷,再加上金融海嘯衝擊,更是雪上加霜,臺當局想伸出援手,也不知如何進行;而今經兩岸經貿論壇的努力,中國大陸施出善意,臺當局主管部門不僅要熱誠歡迎,更應主動通過海基會與海協會聯繫,促其早日落實運作,才是負責任的當局應有作為。

  社論説,大陸為提振經濟所提出的擴大內需4兆元人民幣商機大餅,大陸臺商正苦於無法參與。而此次論壇所宣佈的大利多措施,首項就是“支援大陸臺資企業參與大陸擴大內需的建設工程與項目”,而且中國大陸將扶持其中小企業的財稅、信貸政策,同樣適用於臺資中小企業。這樣全力支援大陸臺資企業發展,還是首創;臺當局應即把握此有利契機,責成“陸委會”委託海基會與海協會協商,促其早日落實運作。

  其次,大陸為加強對臺資企業融資服務,將由相關銀行提供人民幣1,300億元的融資額度。若臺灣能採取積極態度,責成公營銀行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主動爭取與大陸相關銀行辦理聯貸,此點如能做到,1,300億元人民幣融資,相信很快即可貸出,化解臺商融資困難問題。

  第三,中國大陸為協助臺灣面板産業解決産能過剩問題,相關部門動員大陸企業擴大採購臺産面板20億美元,是今年實際採購量6億美元的三倍多,對正陷入困境的面板業,將是一大助力。社論建議臺灣面板業者應主動與大陸主辦單位“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聯繫,早日接觸,達成任務。

  第四,社論還指出,中國大陸提出成立由兩岸專業人士共同組成的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服務團隊,對陷入困境的臺商,展開各項輔導。由於大陸政策的支援及專業人力的參加,輔導力量大增,相信其成效,應較過去豐碩。

  社論認為,中國大陸此次所宣佈的利多措施,應該是國民黨吳伯雄主席所講的“這是扎紮實實的牛肉!”臺灣應該把握有利契機,善待中國大陸提出的善意。

 
編輯: 賀晨曦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