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綜述: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變”與“不變”

  時間: 2008-12-22 08:36     來源: 台灣網     
 
 

  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圓滿閉幕,9點共同建議與10項惠臺措施識鼓舞人心。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論壇開幕式上一番“變”與“不變”的論述令人印象深刻,他説,變的是中國國民黨在臺灣已從在野黨變為執政黨,不變的是論壇永遠是一個溝通觀念的公開場合、是一個公開參與的平臺、國共兩黨通過論壇交流是非常自然的事。在此,筆者也想套用一下,談談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變”與“不變”。

  與會代表在“變”;民意所向“不變”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已經走過四屆,作為國共兩黨高層傾聽兩岸民聲、匯集兩岸民智的交流盛會,每一屆論壇都吸引了海內外各界的目光,都匯集了海峽兩岸各界有識之士歡聚一堂。大家交換彼此的真知灼見,臺上妙語連珠、臺下鼓掌呼應的場景讓人感到溫馨鼓舞。

  從第一屆的“兩岸直航對臺灣産業發展策略、企業全球佈局的影響”等議題,到本屆的共商“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大計”,每屆與會的有識之士雖然不盡相同、儘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不管是誰,大家“為民發聲”、反映兩岸同胞“求和平謀發展”願望的初衷始終沒變。

  提到代表的改變,就不能不提中國國民黨此次身份的轉變。正如連戰所説:與前三屆論壇相比,此次出席論壇的中國國民黨已從臺灣的在野黨成為了一個“以黨輔政”的執政黨,所以此次也是兩岸執政黨通過“國共論壇”開展的首次對話。也正如此,與會代表紛紛表示,相信透過這一兩黨成熟平臺,可力促兩岸經貿合作邁開大步。

  此外,我們還欣喜地看到了論壇日益增強的包容性。在21日的閉幕式上,中臺辦主任王毅和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都表示,歡迎見解不同的人士參加今後的論壇,只有這樣,才能使論壇以更大的格局海納百川,切實溝通兩岸、反映民意,尋求更大共識。

  論壇主題在“變”;善意和誠意“不變”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第一屆于2006年4月在北京召開,主題為“兩岸經貿交流與直接通航”;第二屆于2006年10月在海南舉辦,主題為“加強兩岸農業合作,實現兩岸農業互利雙贏”;第三屆于2007年4月在北京舉辦,主題為“兩岸直航、旅遊觀光、教育交流”;此次的第四屆召開于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之際,主題為“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

  每屆論壇的主題都在變,但均為當前兩岸同胞最關心的民生話題這一立場卻沒變過。前三屆論壇得到了多達48項共同建議,雙方都已認真地加以實踐,化成政策和措施。對於兩岸的同胞,尤其是臺灣同胞,影響的層面非常大。

  從第一屆論壇結束時大陸宣佈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惠及臺灣同胞的15項政策措施,到剛剛結束的第四屆論壇,中臺辦主任王毅又宣佈10項惠臺政策,大陸對臺灣同胞的善意和誠意都充分體現在其中。正如連戰21日搭機自上海返抵臺北後所説: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有多項共識,大陸方面另有10項決定,都是對臺灣有利的內容。

  局勢在“變”;共創雙贏“不變”
  
  與前三屆論壇相比,本屆論壇召開時的兩岸與國際形勢都有所改變。可喜的變化是,今年島內局勢發生重大變化,排除了束縛臺灣經濟活力、阻礙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政治干擾;但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世界經濟形勢也嚴峻于前三屆。於是,如何加強兩岸合作、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成為貫穿本屆論壇的主線之一。

  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出席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時鄭重宣佈:如果世界經濟形勢持續惡化,臺灣方面提出緩解經濟困難的要求,大陸方面願意盡最大努力提供協助。因為“我們對臺灣經濟目前遇到的困難感同身受,真誠希望與臺灣同胞共同努力,積極尋求因應國際金融危機的辦法,攜手共渡難關”。

  賈慶林主席一句質樸的話,道出了在經濟形勢變得嚴峻的當下,兩岸人民血濃于水的兄弟之情永遠不會變,“和平、交流、發展、雙贏”,永遠是兩岸人民共同的願望。


  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每屆都有優於上屆的可喜變化,但國共兩黨為人民福祉籌劃的心意始終未變,兩岸攜手共奔和平發展的目標始終未變。臺灣政治大學經濟係教授林祖嘉在本屆論壇中指出:過去30年來,大陸經濟成就全球矚目,與此同時,臺灣經濟也因此而受惠,“互補互惠、兩岸雙贏”不只是口號,而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經濟法則運作下的結果。我們相信,同屬中華民族的兩岸中國人,必將在這“變”與“不變”中進一步密切經貿關係,實現共同繁榮!(趙靜)

 
編輯: 賀晨曦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