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對臺灣意義重大

  時間: 2008-12-17 10:29     來源: 台灣網     
 
 

  2007年4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等出席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嘉賓,並同全體與會代表一起合影。(中新社)

2007年4月28日,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新華社)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社評説:就在兩岸各界積極慶祝兩岸海、空、客、貨直航“三通”實施之時,國共兩黨共同舉辦的“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將於12月20及21日舉行,為兩岸進一步的經貿交流合作,上海將聚集兩岸産官學者專家,提供智慧結晶,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貢獻心力。

  社評説,“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是依據2005年4月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五項共同願景”而建立。第一屆論壇于2006年4月在北京舉辦、第二屆是2006年10月在海南舉行、第三屆是2007年4月在北京召開。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得到許多寶貴的共同建議,包括兩岸直航、大陸觀光客來臺、以及農業、金融、服務業等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會後大陸方面並宣佈15項惠及臺胞的政策措施,包括22種水果準入,11種蔬菜準入並實施零關稅、歡迎臺灣農民參與大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等等措施。

  可惜的是,三屆論壇所得到的寶貴意見,當時執政的民進黨完全不採納,全部束之高閣。同時民進黨當局依舊對大陸採取政治對抗及經貿封鎖的策略,導致兩岸關係瀕臨危險邊緣,也使臺灣經濟逐漸被全球經貿體系邊緣化。

  今年3月,國民黨贏得臺灣人民付托而執政。今年6月,在馬英九及新當局相關單位的努力下,兩岸海基、海協兩會恢復協商,簽署“包機會談紀要”及“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今年11月,兩會再度簽署“空運”、“海運”、“郵政”及“食品安全”四項協議。兩岸“三通”則在12月15日正式實施,兩岸經貿關係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同時也使兩岸關係邁入難得的歷史機遇期。

  由臺灣多次的民調顯示,國民黨推動“和平雙贏”的兩岸政策,得到絕大多數臺灣民眾的肯定與支援。這同時也代表,近幾年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共同意見、以及會後大陸宣佈眾多的惠臺措施,是絕大多數臺灣人民樂於見到的兩岸關係發展狀況。

  社評指出:綜合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經驗,論壇對臺灣有以下的重要意義:首先,論壇是兩岸重要的溝通交流平臺:兩岸産、官、學者專家,透過論壇交換意見,可以拉進彼此距離,增進彼此了解,建立雙方互信。

  其次,論壇可以促使大陸單方面實施惠臺措施:近幾年來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種事務逐漸增多,包括臺商權益保障、臺胞往來大陸便捷化等事項,均是大陸單方面可以實施的措施,也是廣大臺灣民眾的期望,透過論壇的舉辦,臺灣可以向大陸反映臺灣民眾的意見,促使大陸實施惠臺政策,我們從三次論壇舉辦後,大陸推出40項左右的惠臺措施可以得到驗證。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從創辦至今成功舉辦過3次,3次的共同意見以及會後大陸方面宣佈的惠臺措施,著實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我們期待未來馬當局及相關單位基於“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項,全方位考慮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功能,加以充分運用,並配合海基、海協兩會,協商解決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項事務,為臺灣經濟注入動力,為臺灣人民創造利益。

  社評最後説,期待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能成功舉辦,在“兩岸經貿交流制度化安排”、“擴大兩岸金融合作”、“促進兩岸雙向投資”等方面得到具體意見,提供馬英九及臺當局相關單位參考,同時作為兩岸海基、海協兩會未來協商議題的參考依據,繼續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兩岸人民福祉、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貢獻心力,讓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 賀晨曦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