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順應民心 碩果纍纍——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綜述

  時間: 2007-04-30 09:06     來源:     
 
 

    4月29日,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北京閉幕。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新華網北京4月29日電(記者張勇 陳鍵興 茆雷磊) 備受海內外矚目的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28日至29日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次匯集兩岸各界代表真知灼見的盛會以直航、旅遊、教育為主題,順應了兩岸同胞擴大交往、加強合作的迫切願望,符合兩岸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現實需要,形成了惠利民生、造福兩岸的纍纍碩果。

  論壇展現和平發展心願

    本屆論壇依據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會談新聞公報中關於“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臺”的共識,由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海研中心與中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共同主辦,國共兩黨及親民黨、新黨、無黨團結聯盟人士和兩岸企業界人士、專家學者、臺商代表等共500余人出席。

    在前兩屆論壇的基礎上,本屆論壇緊扣當前兩岸同胞關注的直航、旅遊、教育問題深入探討,集思廣益。海峽兩岸企業界、教育界、學術界的代表作了專題報告和發言,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意見和建議。

    本著增進兩岸同胞福祉、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真誠願望,國共兩黨有關方面和兩岸各界有識之士兩年來付出了巨大努力。從去年4月舉辦的兩岸經貿論壇和10月舉辦的兩岸農業合作論壇及其系列活動,到如今的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國共兩黨捐華務實,注重實效,貼近民生,促成解決了一系列臺灣民眾關心的問題,嘉惠了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民眾,受益的不僅是臺灣工商企業,還包括農民、學生,以及醫生等專業人士,受到兩岸同胞的歡迎和國際輿論的好評。

    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參加本屆論壇的一些專家、學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普遍認為,對於一個積極有為的政黨來説,為促進兩岸的共同發展與繁榮,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兩岸人民的託付。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國民黨沒有辜負時代和人民的重托。

  論壇成果惠利兩岸民生

    為促進兩岸直航和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早日實現,提升兩岸教育交流水準,密切兩岸同胞交流與往來,厚植共同利益,增進文化認同,融合同胞親情,本屆論壇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共同建議,具體包括:促進兩岸空中直航與航空業交流合作,推動兩岸海上通航和救援合作,繼續拓展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澎湖直接往來的範圍和層次,積極促進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繼續推動實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論壇閉幕之際,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交通部、民航總局和國家旅遊局負責人一共宣佈了13項進一步促進兩岸交流交往與合作的政策措施,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利好”包括:歡迎臺灣地區高等院校招收大陸學生;今年向臺灣居民再開放會計、衛生、電腦技術與軟體等15類(項)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鼓勵臺灣相關企業直接投資參與大陸的碼頭、公路建設和經營,臺灣相關航運和道路運輸企業可直接在大陸設立獨資船務、集裝箱運輸服務、貨物倉儲、集裝箱場站,等等。

    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與會代表紛紛對論壇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予以好評。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常務副會長葉惠德説,共同建議和大陸有關部門宣佈的新措施都非常實在、具體,在過去的基礎上更前進了一步。

    中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政策委員高孔廉表示,有關交通和民航方面的新措施令人振奮,相信對於臺灣業者來説幫助很大。而在教育方面,歡迎臺灣高校到大陸招生至少具有3層積極意義:使兩岸的教育交流有望成為雙向;有助於促進兩岸年輕人相互了解、消除隔閡,使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趨向良性;幫助解決臺灣高校生源不足的問題。

    代表們普遍認為,論壇取得的成果必將促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擴大和深化,惠利民生,造福于兩岸同胞。

  兩岸交流進一步發展前景牽動人心

    在論壇落幕之際,走出會場的代表們面對眾多兩岸媒體記者的採訪,不約而同地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規模不斷擴大的論壇發出了更加強大的聲音,大陸方面再次釋放善意,如今就要看臺灣當局的反應了。

    “兩岸交流要儘快實現雙向開放!”這是新黨主席郁慕明在論壇閉幕式上的誠摯呼籲,而這也代表了全體與會代表對於儘快落實論壇成果、推進兩岸交流全面深入發展的心聲。

    臺灣淡江大學教授潘錫堂説,此次論壇的議題都是臺灣民眾非常關心的,取得的共識也符合臺灣主流民意。那就是希望看到兩岸和平、交流、發展、雙贏。兩岸人民的眼睛看得很清楚,誰真正在為兩岸人民謀福祉,誰又是在設置障礙。

    國民黨籍民意代表雷倩對記者説,目前兩岸交流所遭逢的一些滯礙,其癥結都在民進黨當局。如果當局繼續以意識形態鎖島,大陸方面釋放的“利好”再多,臺灣民眾恐怕都難以真正享受到,結果只能是讓臺灣邊緣化。這次論壇就是要讓民進黨當局聽到比以往更加強烈的民意和呼聲。

來源:新華網

編輯:芳翼

 
編輯: 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