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凝聚同胞智慧 擘劃兩岸未來

  時間: 2007-04-30 09:04     來源:     
 
 

 
    4月29日下午,歷時兩天的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達成六項“共同建議”後,宣告圓滿閉幕。    

    此次論壇,兩岸關注,世界矚目。之前,國共兩黨領導人兩度握手,兩次晤談,開闢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境界;此次,胡錦濤與連戰再會,三度執
手,又將如何為兩岸擘劃新的未來?兩岸直航、旅遊觀光、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等諸多攸關兩岸民生、同胞福祉的議題難題,如何一一破解?

    陣容鼎盛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是國共兩黨構建的黨對黨交流平臺,成效卓著。此次論壇,兩岸各界同樣寄望殷殷。

    與往屆一樣,這次論壇獲得兩岸各界高度重視。約有500名兩岸各界人士與會,臺灣方面代表近300人。中國國民黨派出了最強大的陣營。在榮譽主席連戰帶領下,該黨所有6位副主席、多位黨務高層以及30余位黨籍“立委”參與論壇。新黨主席郁慕明以及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無黨團結聯盟主席林炳坤等也躬臨盛會。據了解,與會的臺灣企業家超過70人,其中不乏知名企業家。

    與會人士均對國共論壇這一平臺所産生的積極作用予以高度評價。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説,我們前後舉辦了兩屆論壇以及多次的研討,為兩岸的人民作出了很多的貢獻,尤其是對臺灣的人民,無論是工商企業、無論是農民、學生、基層的民眾都大幅度促進了他們的權益和福祉。

    國民黨副主席關中表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舉辦,特別是兩岸高層的接觸,社會各界精英的廣泛參與,會對兩岸良性互動形成很好的氣氛。

    新黨主席郁慕明認為,兩岸之間主要是文化、經濟、政治三個層面的工作,三個層面現階段可能不能夠同時進行,但發揮文化的橋梁作用應該成為兩岸關注點之一。他説,這屆論壇的議題把“文化”列入,相信不是只有這一次,往後每一次的論壇裏邊,絕對都會更進一步深層地討論這一問題。

    國共論壇雖已兩屆,但此次正式定名“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並冠以序號。此一細節的變化,表明依據第一次胡錦濤與連戰會面所達成的共識建立起來的國共兩黨交流平臺,已逐漸定期化、制度化。

    兩岸之道

    此次論壇,國共兩黨領導人實現第三次握手。4月28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與連戰榮譽主席親切會面,隨後一同會見了出席論壇的全體代表。會見時,胡錦濤和連戰分別致辭。

    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言簡意賅,揭示了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題和方向:分則兩害,合則共贏。

    有專家解讀,胡錦濤講話表明瞭我們處理臺灣問題、處理兩岸關係仍然是以和平、穩定、發展作為主軸,這也是我們今後一段時間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出席論壇的國民黨籍民意代表雷倩接受媒體採訪時則表示,胡錦濤總書記非常明確地指出,大陸的經濟發展勢頭非常強勁。這個強勁的勢頭對臺灣意味什麼,其實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如果兩岸繼續合作和開放,是對臺灣最有利的事情。臺海的和平永遠是我們大家需要關注的。也就是説,雖然我們看到兩岸和平發展的勢頭,可是“臺獨”分裂活動還在威脅著臺海和平。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制止“臺獨”分裂陰謀。

    臺灣中興大學講座教授高希均在論壇發言表示,中國人最渴望的不是贏得戰爭,而是贏得和平。我們的民族性不是好戰、好鬥、好勝,而是和睦、和平、和諧。他説,兩岸關係良性互動的列車已經啟動,終點站的名字叫“雙贏”,路上要經過3站,站名分別是“協商”、“整合”與“和平”。本屆論壇的召開,又向第一站靠近了一大步。

    “兩岸之道,惟和與合”。和平,合作,發展,是兩岸民眾的共同願景,更是國共論壇永恒的主題。

    建言獻策

    此次論壇,兩天議程,三大議題:兩岸直航、旅遊觀光、教育交流與合作。兩天來,與會代表熱烈研討,為兩岸合作、同胞利益,盡心竭力,孜孜以求。

    關於直航,與會人士認為,兩岸直航時不我待、勢在必行,大陸已為兩岸全面直航做好了充分準備,臺灣當局應以島內民眾福祉為念,順應歷史潮流,創造兩岸互惠雙贏局面。

    為了早日實現兩岸直航,上海海事大學校長於世成建議,可先推動兩岸船公司參照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海上直接往來(俗稱“小三通”)船舶運輸的模式,即兩岸船舶只挂公司旗、另紙簽注,在臺灣高雄港和大陸主要集裝箱運輸港口之間進行直航,不僅可以運送兩岸外貿轉机貨物,也可以運送兩岸間的貿易貨物。他説:“這也有助於扭轉近年來高雄港全球排名不斷下滑的趨勢。”

    關於教育,與會代表認為,教育在兩岸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教育是增進軟實力與知識經濟發展的根本。

    高希均在論壇專題發言表示,教育提升、經濟成長、福祉增進,三者的關係牢不可分。對於大陸的教育發展,高希均建議,大陸應設法不斷提高各級各類教育的投資;在20年以內,培養出至少4個世界級大學;提升年輕一代在英語方面的潛力;加快借用臺灣的優秀人才。

    與會代表呼籲臺灣當局,儘快採認大陸學歷文憑,克服兩岸教育交流發展的體制性障礙。

    關於旅遊,與會代表認為,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不僅可為臺灣旅遊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拉動臺灣經濟的增長,也將為兩岸旅遊合作雙贏開闢美好前景。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旅遊係教授黃福才説,據分析測算,每增加10名旅遊者,將為接待地帶來0.55個直接就業機會,同時,每個直接旅遊就業人員可拉動2.5個間接就業機會。

    臺灣觀光學院校長李銘輝呼籲臺灣當局減少、取消不合理且不必要的限制,早日全面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這將有力地促進臺灣旅遊業與經濟的發展”。(記者 姚小敏)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芳翼

 
編輯: 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