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臺媒:望臺灣充分運用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功能

  時間: 2008-12-25 08:31     來源: 台灣網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社評指出: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閉幕,雙方在“構建兩岸經濟交流制度化安排”、“促進兩岸雙向投資”、“拓展兩岸金融及服務業合作”三項議題上達成九項共同建議,大陸方面並在會後宣佈十大惠臺措施。論壇所獲致的成果相當豐碩,希望臺當局相關單位能夠參考論壇之各項建議,制訂“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大陸政策,同時也作為海基會未來與大陸海協會協商的參考意見。

  社評説,本屆論壇的九項共同建議符合馬英九及當局相關單位目前正在推動兩岸經貿鬆綁、開放的政策。今年5月馬英九就職以來,為臺灣未來經濟發展規劃大願景,其中在兩岸經貿方面提出“鬆綁、開放”的政策方向,並希望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透過與大陸經濟的全方位合作,包含金融業、服務業、高科技等産業的合作,讓臺灣能善用大陸利基(niche),成為自身經濟發展的動力。 在振興臺灣經濟方面,馬英九提出擴大內需的“愛臺十二項建設”、發放“消費券”等措施,以因應全球金融大海嘯的衝擊。而“愛臺十二項建設”除臺當局自身投資外,也非常歡迎海內外,包含大陸在內的投資者參與。

  社評指出,凡此種種加強兩岸經貿合作的工作,皆需要兩岸的海基、海協兩會協商,才能具體落實,任何民間單位,包含政黨組織是絕對不能取代海基海協兩會的角色。但是,在兩會協商之前,實在有必要先進行“觀念”上的溝通,由觀念來先導,才能使兩岸協商更順利推動,而國共論壇即可扮演這項功能。

  過去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達成二十項共同建議,本屆論壇也達成九項建議,這二十九項建議,對於交流兩岸彼此觀念,增進兩岸相互了解,有極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為兩岸兩會協商作“試水溫”的工作,有效輔助兩岸兩會的協商。

  除此之外,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也是大陸方面釋放惠臺政策的重要場合,論壇舉辦三屆以來,大陸釋出四十八項惠臺措施,本屆論壇大陸方面又釋出十項具體政策措施,這一共五十八項的惠臺措施,完全是大陸方面“操之在己”,並且主動、單方面的釋出,國共論壇成功為大陸方面搭起政策釋放的平臺。

  截至目前為止,兩岸海基、海協兩會已經舉辦過二次協商,簽署六項協議,這六項協議都包含在過去三屆國共論壇的共同建議內,顯示論壇成功扮演了兩岸觀念溝通的平臺,並輔助海基海協兩會協商的進行。而在兩岸海基海協兩會的努力下,兩岸“三通”于十二月十五日實現,現在八十二分鐘就可以從臺北飛抵上海,兩岸建立起一日生活圈,這使得兩岸關係邁入大和平、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機遇期,這項成就海基海協兩會著實功不可沒,而國共論壇的輔助功能,也應該得到肯定。

  社評指出,縱觀過去四屆國共論壇的功能,除為兩岸互信建立堅實基礎,也為兩岸經貿發展描繪願景,不但使兩岸經濟合作向前邁進一大步,同時也為兩岸和平發展開拓康莊大道,這是兩岸人民共同的願望,也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韆鞦大業。隨著臺當局對兩岸經貿的鬆綁、開放,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所衍生出需要處理的事務也逐漸增多,希望當局能充分運用國共論壇的功能,協助相關單位制訂大陸政策,並輔助海基、海協兩會協商簽署協議。讓臺灣內部凝聚共識,加強團結,一同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升兩岸人民福祉、併為中華民族開創繁榮昌盛的未來。

 
編輯: 賀晨曦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