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述評:寄望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再交亮麗成績單

  時間: 2008-12-20 08:26     來源: 台灣網     
 
 

  在兩岸各界還沉浸在“三通”實施的快樂中時,吳伯雄、連戰19日抵達上海的消息又一次成為兩岸媒體的聚焦點。這兩位大陸人民熟悉的老朋友將在此見證另一場兩岸精英攜手貢獻智慧與心力的交流盛會。

  今天上午9時,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將拉開帷幕,聚集了兩岸産官學者專家的上海,再次搭建起了這座國共高層傾聽兩岸民聲、匯集兩岸民智的平臺。論壇未開先熱,期待和平與發展的兩岸中國人早已在展望:精英們此次怎樣為兩岸的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再立新功。

  每一次交流都是“全新”的

  2008年是兩岸交流成果豐碩的一年,吳伯雄來大陸了、陳雲林去臺灣了……“一個甲子的期待”、“努力了30年”這些話語不足以形容,媒體們紛紛使用了“新里程”、“新紀元”、“譜寫歷史新頁”、“寫下歷史新篇章”這些充滿感慨之情的詞彙。記錄歷史的同時,兩岸的記者同仁們也在抒發著參與歷史的喜悅與激動。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是依2005年4月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五項共同願景”而建立。第一屆論壇于2006年4月在北京、第二屆于2006年10月在海南、第三屆于2007年4月在北京舉辦。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得到許多寶貴的共同建議,包括兩岸直航、大陸居民赴臺遊以及農業、金融、服務業等全方位的交流合作。

  可惜的是,前三屆論壇所得到的寶貴意見皆被罔顧民眾福祉的民進黨當局束之高閣。今年以來,臺灣局勢發生變化,在胡錦濤總書記倡導的兩岸和平發展主題的主導下,中斷9年之久的兩會協商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得以恢復,兩岸不僅實現了制度化協商,更使努力了30年的“三通”開花結果;臺灣當局也開放陸生來臺、採認大陸學歷,打開兩岸教育良性互動和實質交流的大門。這些成果在《告臺灣同胞書》即將發表30週年時顯得格外有意義。

  在這一連串的喜事之上,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今天開幕了。此次的主題是“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回顧兩岸一步步走來、一個個令人振奮的交流成果,再看看此次主題中“擴大”、“深化”兩個詞彙,我們有理由相信:兩岸交流,每一頁都是“全新”的;我們有理由期待:這一次,同樣不會例外!

  臺灣同胞樂見論壇召開

  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臺灣方面對擴大和深化兩岸金融投資交流與合作高度重視和期待,共有150余位代表出席論壇,金融業全部到齊。正如臺灣《中國時報》15日的社論所説,臺灣早該從要不要“戒急用忍”、該不該“有效管理”的爭辯紛擾中掙脫出來了,不要再平白蹉跎歲月,我們真的需要與時間賽跑了。這些,無疑説出了臺灣民眾的心聲。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7日連發兩篇社評,對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對臺灣的意義做出分析指出: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著實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它的存在對兩會協商是加分,對臺灣也是意義重大。首先,論壇是兩岸重要的溝通交流平臺,兩岸産官學者專家透過論壇交換意見,可以拉進彼此距離,增進彼此了解,建立雙方互信;其次,論壇可以促使大陸實施惠臺措施,而這也是廣大臺灣民眾期望的,從三次論壇舉辦後大陸推出的數十項惠臺措施即可得到驗證。

  社評説,島內多次民調顯示,國民黨推動“和平雙贏”的兩岸政策得到絕大多數臺灣民眾的肯定與支援,這同時也代表,近幾年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共同意見以及會後大陸宣佈眾多的惠臺措施,是絕大多數臺灣人民樂於見到的兩岸關係發展狀況。

  兩岸同盼亮麗成績單

  2008年對兩岸人民來説註定是不平凡的,即使是在現在這天寒地凍的年末,仍不斷有令人溫暖的好消息傳出:大熊貓團團圓圓要去臺灣了,《海角七號》要來大陸了……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總結“意義”為一些重大事件做詮釋;但實際上,一切政治層面的意義最後都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民祉之實現。從預設的“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這個主題可知: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的當下,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將緊扣經貿議題,為兩岸人民最關心的議題尋找解決之道。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離臺赴上海的行前曾對媒體表示:此次論壇閉幕時雙方會有一個“共同建議”,雖然只是建議,但因是兩岸執政黨共同做成,這項建議自然會有影響力。

  我們期待這個“影響力”,期待它為兩岸人民帶來一份最好的新年禮物。(趙靜)

 
編輯: 賀晨曦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