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引兩岸媒體聚焦
9月3日,冶春臺北店11樓西南方位的走廊上,到處挂滿了大紅燈籠。大陸知名媒體駐臺北的記者已經蜂擁而至,其間有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福建東南衛視、深圳商報等一批記者。島內一批媒體也早早趕到,東森電視、中天電視、TVBS等記者已架起了攝像機。
“冶春臺北店,是大陸首家國企赴臺投資項目。”《深圳商報》駐臺灣記者趙川說,揚州國有餐飲企業率先在臺北試水,是響應加強兩岸經貿合作,落實去年6月30日寶島開放大陸企業來臺投資政策的首例,“我們為揚州冶春赴臺營業,感到振奮。”
食材全部當地化採購
由于作了精心準備,冶春臺北店開業前已萬事俱備。揚子江集團董事長朱元豪透露:“目前,無論是廚師、服務員還是食材,都已全部到位。”
據悉,冶春臺北店的廚師和服務員,均從揚子江集團下轄企業中精心挑選而出。由于臺灣的農副產品素以綠色、環保出名,不僅量大,而且質優,所以在食材採購方面,冶春臺北店主打菜點的全部材料做到了當地化採購。
處處有揚州園林烙印
從京華城正門電梯直上11樓,出電梯沿走廊左拐,行數十米,便看到一處倣揚州園林特色的紅色實木長廊。“我們特意邀請了揚州師傅到臺北制作了這個長廊,作為餐廳的一個外景觀,它深受臺北市民歡迎。”項目籌建負責人介紹說。
記者注意到,這條長廊長約50米,與店西側的嘉賓用餐區融為一個整體。由于長廊區域與京華城11樓公共走廊相連,所以設計時專門在長廊邊上設計了一排“美人靠”——它既是景觀,又是坐椅和隔斷。
受到整個空間限制,設計方在這里還營造了一個六角亭。長廊內側與普通客人用餐大廳有一排玻璃窗隔斷,外側設計成“美人靠”,長廊內分布了七八張餐桌,客人們可享受“敞透式”用餐。
22人餐桌創島內紀錄
在接待室旁邊,是一次可同時接待22人以上的“冶春廳”,餐桌體積、規模、精致度,均創造了臺灣餐飲市場絕無僅有的紀錄。
與冶春廳相連的是“蚑春廳”。這間餐廳中間同樣擺放著一張可容納 22人就餐的圓桌。蚑春廳的精致之處在于一面由聯排隔扇組成的隔斷,其設計創意完全受盧氏古宅建築靈感的啟發。在這方小天地里,洋溢著濃鬱的揚州古城大戶人家的文化氣息。
開放式廚房展示技藝
“冶春廳”絕妙不在規模、體量,而在它讓“廚房在餐廳中、餐廳中有廚房”的設計。在冶春廳的南側,有一扇可以對開對合的移門。只要拉開移門,一個美食烹飪的廚房現場便活脫脫躍入人們眼簾,幾名廚師正在現場進行烹飪制作。
“開放式廚房,可以讓客人現場目睹揚州大廚們的現場刀功、烹飪技藝展示。客人在享受美食,也像看舞臺上正在上演的一出戲。”朱元豪說。
開業後首推“紅樓宴”
冶春臺北店大廚由淮揚菜烹飪名師、冶春花園經理、行政總廚張迅領銜。冶春店在日後的經營安排上,除了堅持自身的“美食茶點”特色外,將逐漸推出“中國十大名宴”。其中,主打的經典菜肴就是“紅樓宴”。
9月3日是冶春臺北店開業首日,當天晚上,店里款待各方嘉賓的是“紅樓宴”。該宴席經過20多年的研發,符合《紅樓夢》的原創精神,每一道菜點都有著一係列人文故事,極富品位。在每一道菜點端上桌前,服務人員都用引用《紅樓夢》中的典故,向客人們繪聲繪色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