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李炳才在太倉港與高雄港締結合作港儀式上發表講話

時間:2010-09-25 14:30   來源:台灣網

  海協會駐會副會長李炳才(右二)等出席太倉港與高雄港締結合作港簽約儀式,並共同為兩港締結合作推桿起航。(台灣網 鐘寶華 攝)

  台灣網9月21日江蘇太倉消息  9月21日,江蘇太倉港與高雄港締結合作港簽約儀式在太倉港集裝箱碼頭舉行。標誌著蘇臺經濟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加強。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駐會副會長李炳才出席簽約儀式,並與到場貴賓一同為兩港締結合港作推桿起航。

  李炳才説,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發展出現難得的發展機遇,兩岸民眾期盼已久的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得以實現,為兩岸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為兩岸經濟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兩年來,在兩岸有關方面共同努力及雙方航商的積極參與下,兩岸海上通航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0年6月底,兩岸公佈的81個直航港口,已有71個港口實現直航;兩岸共有200余艘船舶從事兩岸海上直航運輸;累計運送貨物近億噸,運送旅客超過200萬人次。雖然世界海運市場受金融危機影響,但在兩岸直航的推動下,海峽兩岸客貨運輸量仍有所增長。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為兩岸合作發展海港經濟,加強港口物流合作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本月12日《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生效,將有利於進一步降低兩岸物流、人流和資金流的成本,讓兩岸同胞享受到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

  李炳才表示,現代物流是提高開放性港口城市國際競爭力的主要選擇之一,而港口在推動現代物流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陸和臺灣在港口與物流方面的合作各具優勢。大陸具有廣闊的市場和完備的港口基礎設施,臺灣具有發展港口物流的成熟經驗和技術,兩岸合作發展港口物流大有可為,必將成為帶動兩岸經濟發展的強大助力。

  李炳才表示,江蘇與臺灣歷史淵源深厚,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中具有獨特的優勢,目前已經成為大陸臺商投資最多、臺資企業最密集、對臺經貿交流最熱絡的地區之一。太倉港作為“江蘇外貿大港”,是長江黃金水道連接東海、黃海的樞紐,可直航大陸14個沿海開放大城市和世界各地。高雄港是臺灣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世界十大集裝箱港。實現太倉港與高雄港的合作,對提升兩港競爭力、把蘇臺經貿交流合作推向一個新的臺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李炳才強調,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交流交往更為熱絡,兩岸經濟關係進入了互利雙贏、合作發展的歷史新階段,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光明。海協會將繼續秉持宗旨,不負兩岸民眾重托,努力為兩岸同胞辦實事、辦好事,切實解決兩岸交流交往中存在的問題,推動兩岸合作取得更大的發展。(記者 鐘寶華)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