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上市公司合作與發展高峰論壇
字號:
臺商大陸上市 上市的衝動及關聯交易的困擾

  時間:2006-05-15 11:46    來源:     
 
 

 5月31日,深圳成霖潔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成霖股份)作為在深交所掛牌交易第一家臺資控股公司在A股上市。

  “國祥製冷作為第一家臺資滬市上市公司,出於樹立典型的考慮,上市受到當地政府以及當局各方格外的關照,但成霖的上市是一步步按證監會的要求自己走出來的,證明政府政策、監管方式以及投資環境都對我們上市打開了便利之路。”深圳一家臺資電子製造企業老總談起此事就很興奮  ,“成霖規模比我們小,又是傳統行業,他們的上市讓我們看到希望和鼓舞,我們也在積極努力籌劃在大陸上市。”

  雖然2001年底證監會等部門已徹底掃除臺資上市政策障礙,但到目前只有兩家臺資企業實現上市,這同十幾萬台資企業的發展規模和上市需求極不相吻。籌劃內地上市已成臺商界最新的發展。

  臺商的上市衝動

   “臺商是世間最辛苦的商人,任何國家、地區可以和中國簽訂政府間的投資保護協議,但決不能和臺灣有這種保證,臺商總是在默默在做事,刻意保持低調,我們常常説我們在匍匐前進。”成霖股份總經理莊賢裕認為政策的壓力還是臺資上市的主要困難,“我們就像驚弓之鳥,時刻害怕臺灣那邊和祖國有任何的衝突,看到這次連戰和宋楚瑜的大陸之行,我們臺商都很受鼓舞,感覺懸著的心似乎都放了下來。”

   據了解,目前臺灣地區對臺商投資大陸從行業、資金等各個層面均有不少限制,但也呈逐漸放寬的趨勢。在2003之前,投資大陸的資金不得超過企業凈資産的20%.2003年後這一比例放寬到40%,但是臺商如果有在大陸進一步擴大投資的意願,受40%上限的限制,勢必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援。

   “有效解決投資限制的方式只有本地貸款和上市,但相比之下的貸款會增加財務成本,增大運營風險,所以,臺資企業對上市有濃厚的興趣。對於臺商上市來説,除了獲得各種可見利益,還可以降低在大陸投資的政策風險,使投資地位獲得法律保護,這就是臺商雖然困難重重,依然踴躍上市的主要原因。”  廣發基金投資總監朱平認為,“而且受益的不僅僅是企業,更多的優質臺資企業上市還可以增加稅收,增添資本市場活力,促進經濟發展。”  “除了融資,上市最主要的就是經營地位有了保證,我們是祖國大陸的上市公司,不再受臺灣當局的各種限制,我們臺商非常看好在內地上市的前景。”莊賢裕説。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大陸資本市場與臺資企業高峰論壇”上,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經濟局局長何世忠也對此表示看好,“鼓勵臺資企業在祖國大陸上市。”

   據廣發證券一位負責人透露,在成霖上市前後,僅在深圳一地就有近百家臺資企業在積極運作,籌劃上市,  臺資企業華映光電的IPO申請在2004年下半年已被中國證監會批准。華映光電將於年內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A股,廣發證券將作為華映光電上市的主承銷商,預計發售9億股,每股價格4.2元,籌集資金38億元  (折合35.8億港幣)。臺資上市將成遍地開花之勢。

   關聯交易的困擾

   業界認為,除了政策的壓力,當前困擾臺資上市企業自身的具體困難就是長期以來的關聯交易問題。和其他臺資企業一樣,上市後期成霖潔具花費很多的精力就是降低同臺灣母公司關聯交易的比例。

   “幾乎所有的臺資企業在上市時都會面臨關聯交易的問題,關聯交易是臺商歷史遺留的問題。”  香港大福證券港股高級策略師梁偉沛介紹説,“首先,2001年之前臺商來大陸投資時,規定內銷比例不得超過10%,90%以上的産品必須外銷,當時在這種情形下,為了達到這一外銷要求必然造成有很多交易同臺灣的母公司發生。外匯管制也是一個原因,大陸原來的外匯監管較嚴,基本是管出不管進,投資者為了獲得投資回報和實現利潤,就必然想方設法繞過監管從而造成大量關聯交易。第三,原來的很多臺資企業把大陸只作為製造加工的基地,管理和行銷都由臺灣母公司做主,而大陸的工廠沒有太大的獨立性,這也導致關聯交易發生易如反掌。”

   “加入WTO以後,監管和投資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由於上述各種限制的取消,遺留問題已沒有存在的必要,很容易解決。而且在臺商上市後,企業的監管將進一步加強,為了上市企業的發展和取得更好的市場表現,臺資企業還會想方設法把利潤留在大陸,從某種意義來看也會防止避稅。”梁偉沛認為臺商上市的自身問題完全可以解決。

   “經過幾年的持續調整,在2004年我們已經把同大股東的關聯交易,降到20%以下。”成霖股份總經理莊賢裕介紹説,“2004年5月成霖潔具通過了中國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等待安排發行上市,成霖股份的五年上市長跑終於看到了結果。”■本報記者  張軼騫  深圳報道

 來源: 經濟觀察報

編輯:木樨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