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大豐 將麋鹿故鄉建成“飛地浦東”

時間:2010-10-01 17:16   來源:新民晚報

  2009年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江蘇沿海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江蘇省委省政府重點建設的三大深水海港之一,作為沿海開發的關鍵節點,江蘇省大豐市已經迎來新一輪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春天。
   
  大豐地處江蘇中部、黃海之濱,總人口72萬,總面積3059平方公里,境內有3家上海市屬農場。是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
   
  麋鹿故鄉
    
  大豐建有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現有麋鹿1600多頭,佔全世界總數的三分之一,被授予“中國麋鹿之鄉”稱號。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故里,擁有全國唯一的古鹽運集散地保護區。
   
  濕地之都
   
  大豐擁有112公里黃金海岸線,總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的灘塗濕地和總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的輻射沙洲——東沙島,是亞洲東方最大的濕地,被聯合國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黃海港城
   
  江蘇中部唯一的出海大通道、一類對外開放口岸、對臺直航港口——大豐港,是江蘇省委、省政府重點建設的三大深水海港之一,是承接長三角,特別是上海向北輻射的重要節點,是江蘇中部沿海溝通日韓的重要通道,在江蘇乃至全國沿海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沿海高速公路緊靠大豐市區,距上海僅有210公里車程,已經融入上海兩小時經濟圈。一類開放口岸——鹽城南洋國際機場緊鄰大豐市區,已開通韓國首爾、中國香港及北京、廣州、大連、昆明、哈爾濱、桂林等航線。産業基礎良好,形成了機械、紡織、化工、食品、輕工等傳統産業和新能源、重石化、汽車零配件、電子資訊等新興産業。
   
  上海“飛地”
   
  上海駐大豐農場轄區面積300多平方公里,由上海農場、海豐農場、川東農場組成。上海駐大豐農場是上海域外面積最大的飛地,也是江蘇與上海交流合作的重要橋梁和紐帶。近年來,大豐堅持以沿海策應上海,以上海提升沿海,“兩海”齊抓,互動並進,推動農場産業結構調整,努力推動把上海大豐“飛地”打造成上海新興産業和産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成“飛地浦東”。
   
  大豐港橫空出世
   
  大豐人傍海而居,世代做著建港夢,真正圓夢起步于1991年,而後經過8年科學嚴謹的論證,由國家交通部、江蘇省政府批准,于1998年開工建設,成功突破了“淤泥質海岸不能建港”的禁區。
   
  大豐港港口一期工程2005年建成。在建設過程中,克服無建港經驗、施工難、人才少、資金缺等重重困難,累計投資3.2億元,先後完成了6.3平方公里陸域匡圍、4.3公里引堤、1540米棧橋、碼頭平臺等一系列工程,兩個萬噸級泊位於2005年10月18日正式通航。一期工程建成通航,使大豐在沿海開發中搶佔了先機,贏得了先發優勢。
   
  一類口岸對外開放和國際航線正式開通,架起了大豐走向世界的橋梁。大豐港一類口岸籌建工作于2007年7月一次性通過國家級驗收,2007年9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目前,已開通了大豐港至韓國仁川港、釜山港、日本門司港、博多港和大豐港經上海至歐美等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至日本、俄羅斯的散雜貨航線。
   
  10萬噸級碼頭通航
   
  大豐港二期工程開工建設,進一步奠定了大豐港在江蘇沿海開發中的重點港地位。一期工程建成以後,為適應發展的需要,保持和擴大在沿海開發中的先發優勢,2007年9月,大豐又迅速啟動建設港口二期工程。2009年11月18日二期工程2個10萬噸級散雜貨泊位將正式通航,2個8萬噸級石油化工泊位年內建成。至2012年,大豐港將建成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6個,年吞吐能力達到3000萬噸。
   
  構建特色産業港  
   
    大豐發展第一次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為建設特色産業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大豐擁有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大豐港,是江蘇沿海中部唯一建成運營的深水海港。港區經濟腹地廣闊,覆蓋鹽城及周邊數萬平方公里地區,適宜發展各類需要大進大出的産業。灘塗面積140萬畝,另有輻射沙洲東沙島100多萬畝。沿海風能資源豐富,風場資源優異,具有發展陸上與海上風電産業的條件。這些難得的發展資源,為大豐建設特色産業港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三區十園
   
  大豐市堅持“經濟發展産業化、産業發展園區化、園區建設項目化”的思路,重點打造“三區十園”産業載體。“三區”包括,大豐經濟開發區、大豐港經濟區、常州高新區大豐工業園;“十園”包括,風電裝備産業園、木材産業園、海洋生物醫藥産業園、石化産業園、光明食品工業園、高新技術産業園、專業市場集聚區、豐收大地現代農業示範園、麋鹿生態旅遊景區、海洋科教城。
   
  從地域“飛地”到産業“飛地”
   
  大豐與上海淵源深厚,聯繫緊密。1950年以來,上海先後在大豐設立了三個農場。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幾萬名上海知識青年在大豐工作生活,與大豐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江蘇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大豐始終把支援和服務滬屬農場作為分內之事。作為區域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農場幹部職工共同努力、加快建設,把不毛之地變為萬頃良田,把廣袤灘塗變為美麗家園。
   
  近年來,大豐通過滬屬駐豐農場這個橋梁和紐帶,以産業對接和園區共建為重點,加強與上海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交流合作,努力建設上海的産業聯合發展基地、安全食品供應基地和生態旅遊度假基地,已經步入了接軌上海、服務上海的快車道,成為鹽城乃至蘇北蘇中接軌上海的先導區。對接上海産業發展步伐加快。先後與上海光明食品集團合作共建了規劃總面積5萬畝的大豐上海光明工業區,與上海紡控集團合作共建了總投資20億元的上海紡織産業園,與上海楊浦區合作共建楊浦工業園,交流合作日益加深。以政府為主導,建立常態交流機制,推動社會各界多層次、全方位的交流。先後成立大豐上海知青聯誼會、大豐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會,建成了上海知青紀念館,成為兩地人民暢敘友情、共謀發展的重要載體。大豐的中華麋鹿園與上海知青紀念館均入選上海世博會精品旅遊線路。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