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江蘇沿海發展升級主攻臨港和新能源

時間:2009-08-10 18:18   來源:中國江蘇網

  昨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這標誌著始於上世紀90年代的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終於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會議強調,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要統籌城市與農村、陸地與海洋、經濟與社會發展,堅持科學佈局、合理分工、保護環境、開放合作。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把加快建設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和促進海域灘塗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作為發展重點,著力建設中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沿海新型工業基地、重要的土地後備資源開發區和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將江蘇沿海地區建設成為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沿海各港“串珠成線”

  昨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江蘇沿海地區地處中國沿海、沿長江和沿隴海—蘭新線三大生産力佈局主軸線交會區域,是長江三角洲的重要組成部分,區位優勢獨特,土地後備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在新形勢下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發展,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産業優化升級和整體實力提升,完善全國沿海地區生産力佈局,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強中國與中亞、歐洲和東北亞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指出,加快連雲港、鹽城和南通三個中心城市建設,集中佈局臨港産業,形成功能清晰的沿海産業和城鎮帶。

  同時重點加強沿海港口群、水利、交通和能源電網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區域發展支撐能力。加強海域灘塗資源開發,圍填海域灘塗要依法科學進行,並優先用於發展現代農業、耕地佔補平衡和生態保護與建設,適度用於臨港産業發展。

  江蘇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沿海三大港口群的定位非常清晰,連雲港港定位於國際性、綜合性遠洋樞紐港和集裝箱幹線港,大豐港口群側重成為服務本地經濟發展的專業性港口,南通港則將建設成為多功能綜合性近洋樞紐港。

  同樣是接軌上海,南通市與上海市簽訂港口戰略合作協議,啟動綠色快航航線、電子數據交換中心、港口物流園區及港口生産等所有合資合作項目;鹽城市境內各港則身兼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喂給港和連雲港組合港的“雙重角色”。連雲港發揮新亞歐大陸橋橋頭堡的區位優勢,對接中西部地區與上海港間的貨物轉机,做大“海鐵聯運”規模。

  這一系列舉措,真正將該省沿海各港口“串珠成線”,形成優勢互補的“鏈”式發展局面。

  東部經濟“洼地”

  夾在繁華的山東半島和上海之間,江蘇沿海的風景略顯“淒涼”。從我國東部沿海城市來看,北至大連、南到廣西北部灣,在漫長的海岸線上崛起的港口群和城市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巨大引擎。然而,位於南北交界點上的江蘇沿海,卻依然是一片經濟洼地。

  數據為證,2006年江蘇省官方調研報告顯示:2005年,沿海三市每人平均國民生産總值(GDP)1萬多元,僅為全省平均水準的一半左右。江蘇沿海地帶每平方公里的GDP是廣東沿海地帶的1/6、山東的1/5、浙江的1/4。

  江蘇沿海三市為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個地級市,擁有954公里大陸岸線,三市土地面積佔全省20%以上,人口占27%以上,但國內生産總值和財政收入均在20%以下。在1984年國務院公佈的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連雲港和南通名列其中。

  然而長期以來,江蘇走著一條與其他沿海省份不同的發展路徑:沿滬寧線城市帶成為國內經濟高地,而沿海地區不僅難望蘇南地區項背,更跌落至中國東部沿海發展谷底。這種狀況與沿海地區的資源條件、戰略地位以及擁有兩個全國最早對外開放城市的地位極不相稱。

  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的提出始於上世紀90年代末,是繼沿滬寧線、沿江、沿東隴海線産業帶之後,又一次重要的生産力戰略佈局,被統稱為“四沿”戰略。但“十五”期間,江蘇的政策扶持傾向於沿江戰略,沿海開發雖然早就提出,但一直沒有得到強有力的實質推動。

  積極發展風電核電

  昨天會議特別提到,要推進先進製造業和生産性服務業發展,積極發展以風電和核電為主體的新能源産業。

  6月1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一行,到鹽城調研考察沿海風電場建設。史立山表示,希望東臺緊緊抓住沿海開發的新機遇,拉長風電産業鏈,不斷把風電能源産業做大做強。

  6月2日,國家能源局在南通市組織召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協調會”,會議指出,要儘快啟動潮間帶風電的建設工作,加快海上風電開發的進程。國家能源局將在近期確定三四家有實力、有信心的風電企業建設海上風電開發的示範項目,並且建立競爭機制,以此加快推進海上風電的標準化建設工作和技術進步,國家能源局將積極提供支援和政策扶持。

  “江蘇沿海地區將成片建設大型風電場,逐步形成江蘇沿海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史立山説。

  資料顯示,江蘇省是我國較早利用風能的地區之一,風能資源較豐富,江蘇的風能資源蘊藏量約有238萬kW。江蘇沿海灘塗狹長,輻射沙洲風能資源優良,是建設大型海上風電場的理想場區,近海風力發電潛力巨大。

  專家表示,新能源産業是江蘇沿海産業佈局的重中之重。江蘇是能源消耗大省和能源缺乏省份,江蘇沿海因此被寄予厚望,在規劃中,將被建設成為江蘇省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建設一大批風力發電、液化天然氣發電、核電等新能源項目。

  東部重要經濟增長極

  會議強調,要將江蘇沿海地區建設成為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城市發展研究中心長江三角洲區域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張顥瀚教授認為,江蘇沿海發展戰略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內容,南通承擔著呼應浦東開發,將浦東的輻射力向廣大北方區域傳遞、擴散的任務,連雲港又是串起隴海沿線的亞歐橋頭堡,江蘇沿海區域面積雖然不大,戰略地位令人矚目。

  “之前的劣勢已經成為現在的優勢,一個是豐富的灘塗資源、儲備大量的土地資源,二是風力發電潛力最大的區域,正好符合國家提出的新能源戰略。” 張顥瀚説,“還將帶動風力發電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張顥瀚表示,江蘇沿海地區面積不大,但是重要的戰略通道,加快開發江蘇沿海開發,將中國東部最薄弱的環節支撐起來,在目前金融危機背景下,受益的不僅僅是沿海三市,而是整個江蘇,乃至長三角洲、淮河流域和隴海一蘭新一線經濟帶。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