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江蘇規劃沿海發展 讓蘇北腹地進入“沿海時刻”

時間:2009-08-10 17:54   來源:新華日報

  “不沿江,不靠海,接不上東隴海”。曾幾何時,淮安人有點“自卑”,為“蘇北腹地”離江蘇“四沿”發展戰略比較遠而無奈。

  “淮安也可以是‘沿海’!” 結合推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淮安幹群解放思想,重新審視發展的條件和機遇。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的消息一傳來,古楚大地備感振奮。沿海開發也是淮安抓住科學發展上水準,又好又快發展取得新突破的難得機遇!

  淮安市委書記劉永忠説:“江蘇沿海發展規劃,不僅涵蓋連雲港、鹽城、南通3個沿海市,實際上整個蘇北都在其中。淮安像其他三個市一樣張開雙臂來擁抱這個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

  “沿海開發,是淮安最大的發展機遇”

  淮安經濟開發區,全國最大的帳篷企業“長青輕工”的車間裏,1000多名工人忙個不停。“金融危機沒影響到我們。今年還增加了2000多萬美元的訂單。”公司副總經理徐彩虹告訴記者,“七八月出貨高峰,每天都是十幾個標箱,用卡車運到上海,再乘船出海。”

  為什麼捨近求遠?到連雲港只要1個小時,到上海要4個多小時,每個集裝箱多花兩三千元的運費。徐彩虹説,公司的帳篷和聖誕樹外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雲港港歐美航班數量沒上海港多,有些貨運還接不了,只好繞遠路,多花錢。

  像長青輕工這樣捨近求遠的企業在淮安還不少。2008年,淮鋼特鋼、韓泰輪胎、富士康等企業通過連雲港港實現了190萬噸、2萬多標箱的貨物吞吐量,但理論上淮安可以為連雲港提供1200萬噸貨源。

  連雲港港建設中的30萬噸深水航道不僅是連雲港發展的契機,也是蘇北各地臨港工業發展的“藍色引擎”。連雲港吸納、輻射能力的增加,也是周邊地區發展的福音。

  “沿海開發的機遇,是淮安最大的發展機遇。”劉永忠認為,江蘇沿海的大發展,不僅僅是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個沿海地區的大事,也是整個蘇北的喜事。江蘇沿海要成為中國東部重要經濟增長極,離不開腹地強有力支撐。

  “這裡的潛力比蘇南大,至少昆山已經沒有多少地可以開發了。沿海開發的消息一齣來,我們就在這裡設立了分公司。”張榮,昆山人,一年多前,總公司派他擔任新成立的淮安華東物流公司副總經理。他説,公司很多原來在昆山上海的客戶也結伴來到了淮安發展。

  “打通對外通道,搶搭‘沿海快車’”

  “離海岸線100公里以內的陸地,都屬於沿海。”淮安市經貿委主任童玉祥説,淮安離連雲港只有100公里,是標準的“直接沿海”地區。循此思路,打通對外通道成為淮安搭上“沿海快車”的當務之急。

  1300年前,武則天開鑿出鹽河,將運河和大海連接在一起。1300年後,這條幾近荒廢的航道將再次暢流,承載起讓蘇北腹地成為“沿海”的夢想。

  今年6月,連通淮安、連雲港兩市的鹽河航道整治工程獲得省發改委工程許可批復,淮陰區、漣水縣等地相關河段的拆遷立即啟動。拓寬、加深、拉直,33億元投資,三年後的鹽河將成為直通連雲港港的三級航道,千噸大船暢行無阻。鹽河,將讓淮安擁有一個夢寐以求的出海大通道。

  鹽河通了,從連雲港出海,淮安企業物流成本減低8%!

  淮鋼特鋼每年購入600萬噸鐵礦砂,如果不經長江走鹽河,一年運費至少要節約2億元。

  建設中的對外通道,淮安不只有一條鹽河。淮安市搶抓連雲港港口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積極推動“大交通”建設。開工建設漣水機場;即將開工淮連、淮揚鎮等5條鐵路,形成米字型鐵路骨架;建設連淮一級公路……淮安市交通局唐道倫局長告訴記者,淮安大手筆建設“大交通”,去年27億元,今年40億元,明年60億元。“淮安將成為南來北往,東進西出的區域交通中心,安徽等地都會利用我們作為奔向大海的‘出海口’。”

  “資源高地,都是淮安要借的‘港’”

  “這裡就是連雲港港口!”6月24日,淮安海關關長徐兆光指著窗外説。窗外海關堆場上,載著集裝箱的貨車正駛出海關大門。“在淮安完成報關、驗放手續,直接開往連雲港裝船出海。淮安堆場相當於連雲港的堆場。”2008年11月底,淮安、連雲港兩市簽署共建共用連雲港口岸的合作協議,淮安和連雲港海關之間“無縫連接”。連雲港港口集團的人就常年駐紮在淮安,連雲港港口的貨代公司也在淮安,淮安企業産品外銷訂船、訂艙,都可以在淮安完成。

  “資源高地,都是淮安擁抱大海要‘借’的港!”劉永忠説。

  6月1日,淮安市委書記劉永忠、市長高雪坤率淮安市黨政代表團赴上海考察,簽下總額超過100億元的投資項目。“上海是一個‘國際漁港’,淮安打漁要到‘國際漁港’去打。”6月9日,淮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劉希平率團赴上海與滬上衛生系統對接,商談合作。20日下午,“滬上名醫淮上行”成行,並簽署滬淮兩地14個醫學合作項目。滬淮醫院掛鉤,合作培養人才,開通上海治病“直通車”,讓蘇北淮安的老百姓享受到上海的醫療資源。

  對接上海這個“國際漁港”,還不夠!淮安市衛生局局長吉文橋告訴記者,去年以前,淮安1000多名具有高級職稱的醫生中,出國學習過的總共才30多人。今年前5個月派出國學習的就有30多人。

  “借港出海”,淮安正通過擴大開放,努力完成各種發展資源的集聚,並開始迎來集聚後的“井噴”。淮安今年在建億元以上項目增加48個,總數達到173個,其中10億元以上的項目20個。

  淮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曹曙春説,“借港出海”淮安開發區受益最大。“富士康、達方都來了,今年又來了臺玻、世界最大家庭製品製造企業膳魔師、世界知名傢具製造企業華達利。”

  “今年我們市到臺灣招商的就去了20多批。來淮臺資項目已經超過50億美元。”淮安市外經貿局局長李璘介紹,淮安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臺資高地”。

  海關報關量是衡量一個地區外經貿水準的硬指標。去年全年,淮安海關的報關單共1.05萬筆,今年前5個月,報關單就超過1.2萬筆。今年前5個月,新批外資項目33個,註冊外資實際到賬2.22億美元,同比增長21.65%,增幅居全省第三位。

  8個月,從全省第13名躍升為第5名,這是淮安出口加工區創造的發展奇跡。去年10月淮安出口加工區正式封關運作,今年前5個月完成進出口總額4.4億美元。3年後,這裡將實現100億美元年加工貿易額,成為全國一流出口加工區。

  “蘇北腹地”淮安正迅速崛起為一個沿海開放的新淮安! (金厚勳 張建闖 王建國 彭廣余 陳炳山)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