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濤:後ECFA兩岸經濟“共榮、互信、特色”

時間:2010-12-30 09:16   來源:中新社
  北京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29日在臺北表示,兩岸共榮是ECFA的目標,共榮離不開互信,共榮與兩岸特色連在一起。他認為實現共榮,臺灣要與大陸“十二五”規劃接軌,並呼籲在貨品貿易、開放陸資及合作開發上更開放,逐步向利益共生、兩岸共榮的目標邁進。

  “後ECFA時代兩岸經貿關係之發展”學術論壇29日在臺北舉行。劉震濤發表演講時認為,當前兩岸面臨ECFA簽訂之後的再出發,最重要的就是雙方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實ECFA內容,要做好落實早收清單的各項準備,“把做好的大餅吃到口”;就兩岸産業合作的重點領域,建立和完善相關配套措施,有序推進;儘快健全“經合會”機構,充分發揮其協調作用;及早啟動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後續談判。

  他表示,ECFA生效之時,恰逢大陸的“十二五”規劃開始執行。“十二五”規劃中強調在分配方面向民生傾斜,提升城鄉居民收入,這是一個硬任務,也是兩岸共榮的一大利多。建議臺商可在新能源、醫療、休閒農業、養老、觀光旅遊、現代理念提升傳統産業等方面,在大陸大展宏圖。

  劉震濤指出,“共榮”要求兩岸進一步開放。目前在兩岸貨品貿易中,臺灣尚有2101項佔農工産品總項數的24.1%尚未對大陸開放,雖然對臺灣的特殊考量可以理解,但畢竟擴大開放是擴大共同利益的基本條件,才能為共榮提供更多的機遇。他還建議兩岸聯手進行“海外合作”,開發新産品、共創中華民族自主品牌、共擔投資風險。

  劉震濤用“麻煩”兩字概括陸資在臺灣投資的總體環境:投資領域模糊不清、投資項目不夠透明、仲介機構不太積極、往返考察不很方便、合作夥伴不易找到、投資保障沒有把握。他相信,一旦大幅度開放陸資入島,它將從根本上成為兩岸最顯著、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共榮渠道。(記者 關向東 黃少華)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