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引起各界強烈關注好評 大陸惠臺新舉為兩岸加溫

  時間:2006-04-20 17:05    來源:     
 
   

  4月15日,中共中央臺辦主任陳雲林在兩岸經貿論壇閉幕式上,受權宣佈和通報了大陸將進一步採取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惠及臺灣同胞的15項政策措施。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些措施立刻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和積極好評。

  “太出乎預料了!”上海市臺商協會副會長陳廬一興奮地説。陳廬一指出,在滬臺商普遍感到新政策“正當其時”,看得出來,內地已經做過充分的調研,對在內地的臺商和臺胞最有需求的方面都有所回應。

  “可以看到,北京現正實踐承諾,用最大的誠意和耐心,向臺灣釋出善意,並把實惠落實到臺灣老百姓身上。”香港媒體評論説。

  臺農稱“受益匪淺”

  在15項政策措施中,共有七項涉及農業,包括新增檸檬、火龍果等4種水果準入,11類臺灣蔬菜享零關稅,8種臺灣水産品享零關稅等。

  面對利好消息,身在海峽兩岸的臺灣農業界人士難以掩飾他的歡喜之情。上海地區投資規模最大的臺灣水果貿易商吉谷商貿總經理林志鴻先生這兩天樂得合不攏嘴。他連説自己將受益匪淺。公司已決定迅速將臺灣産柳橙、火龍果以及臺灣的特色蔬菜青江菜、山葵等配運上海,這些新增的臺灣果蔬有望在下月與上海市民見面,正準備於今年6月開闢上海首家“臺灣農特産品專賣店”,預計目前企業佔有的市場規模,有望再增加一倍以上。

  高雄縣農會也持積極歡迎的態度。他們指出,高雄的蓮霧、棗子、木瓜、番石榴、鳳梨都是內地民眾青睞的水果。內地推出的政策措施,可以增加臺灣水果的通路,穩定臺灣水果的價格。縣農會理事長楊政治則表示,臺灣水果銷往內地,政府不要管制太多,要讓民間自由發展。

  臺灣“國政研究基金會”科技經濟組政策委員陳武雄説,新政策擬在福建省廈門市建立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的做法,其實就等於有了一個臺灣水果專賣區,臺灣水果在內地流通也有了自己的據點,有利於樹立臺灣水果品牌,提高臺灣水果的競爭力。

  對於開放甘藍、花椰菜、絲瓜等11種蔬菜品種檢驗檢疫準入,並實行零關稅的優惠政策,陳武雄説,這對臺灣中南部農民幫助很大。他告訴記者,去年甘藍、洋蔥價格很低,政府不得已鼓勵農民在地裏銷毀當做綠肥。“如果能銷售到內地來,能使農民收入有很大的增加,這對農民來説絕對是個好消息。”

  臺醫投資空間增大

  在15項政策措施中,醫院“一條龍”服務台胞、為臺胞就醫回臺報銷醫療費用提供便利、內地醫院臺資最高股權可佔70%以及臺胞可在內地短期行醫等4項措施,為在內地的臺商及臺醫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北京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謝坤宗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這些措施非常好,有助於解決目前臺商看病難的問題,可有效改善臺商在內地的生活。臺灣聯新國際醫療集團總裁張煥禎認為,為臺胞提供醫療報銷便利,對於長期在內地工作生活的臺胞來説最為實惠。由聯新國際投資興建的上海辰新醫院是上海首家臺胞醫院,開業3年來已經接診4萬多人次,其中大多數是臺灣同胞。他説,過去臺胞就診的費用要通過非常繁瑣的程式才能回島內報銷。

  臺灣醫事聯盟協會理事長、臺大醫學院外科名譽教授高明見説,臺資醫院股權的比重提高,合資對象不限于內地的政府機關,這將使得臺資企業的投資更靈活,更重要的是也會帶動臺灣醫療器材、制藥、醫院經營管理的健康發展。這些産業在臺灣市場很小且競爭激烈,在內地卻能找到第二春。許多臺灣學生在內地研讀中醫、藥學,以前這些臺生只能在內地考照,卻不能執業,未來可以留在大陸有限度執業。

  臺生就業前景拓寬

  在15項政策措施中,最吸引臺灣學生的莫過於“內地認可臺灣高等學歷”了。國家教育部決定,自即日起,正式認可臺灣教育主管部門核準的臺灣高等學校學歷。

  “這對臺灣學生是個大好的消息。”鄭州市臺協會長王任生説,現在臺灣學生辛辛苦苦十幾年在臺灣唸書,但由於島內經濟形勢不好,很難尋找工作機會。內地宣佈承認臺灣高等教育學歷,對年輕人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他們可以到內地來尋找發展的空間。

  對今年即將從廈門大學國貿係畢業的李孟芬來説,在內地就業已是事實。在廈門學習、生活了4年,她對這裡已經很習慣。談及內地新近出臺的15項政策,李孟芬説:“這是好消息啊,內地對我們臺生一直很照顧。”

  澳門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崔世平指出,正式認可臺灣高校學歷的措施,體現了中央“人才強國”政策,諸多善意舉措將吸引臺灣島內高等學歷的專業人士到內地就業、創業。

  “這15項新措施,使得兩岸經貿論壇的共同建議得以進一步落實,對兩岸今後的合作有很直接的加溫效果,必將大大促進兩岸的經貿往來和互利共榮。”4月18日,臺商劉潤生在電話中向記者表達了在京臺商對新政的一致認同。(市場報 記者 王海 實習生 楊科)

  
  (來源:新華網)

編輯:芳翼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