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臺交會
字號:
兩岸專家臺交會上提議開辟閩臺直接往來通道

  時間:2006-04-11 10:21    來源:     
 
 


  新華網廈門4月10日電(記者余瑛瑞李凱)正在廈門舉行的第十屆臺交會上,來自兩岸的一些專家學者建議,在兩岸直接“三通”因臺灣當局阻撓而遲遲不能實現的情況下,擴大閩臺間現有的“兩門”、“兩馬”客貨直航以及適用對象的范圍,開辟出一條福建與臺灣往來的直接通道,為兩岸全面“三通”積累經驗。

  2001年1月,廈門與金門、馬尾與馬祖開通了海上直航通道。據統計,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福建對金馬直接航運往來9400航次,往來總人數已超過百萬人次,僅往來廈金航線的總人數就達115.9萬人次。此外,1997年,廈門港、福州港與臺灣的高雄港之間“試點直航”開始營運,至2005年10月,兩岸營運量累計415萬標準箱,營運航次7500多艘次。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發展,現有航線已遠遠無法滿足兩岸間正常交往的需要。

  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蕭萬長在臺交會“海峽兩岸經濟論壇”上指出,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規劃的落實,海峽兩岸交往會更加密切,應擴大“小三通”,發展成為“中三通”。

  他說,“小三通”重要性愈來愈高,兩岸人民每年採取這樣方式往來已超過30萬人次,不僅是金門、馬祖與福建經貿往來的便利渠道,同時也是廣大臺商在兩岸從事經貿活動的重要捷徑。

  蕭萬長構想,未來若能擴大“小三通”運作,允許兩岸人民透過廈金航線往返臺灣本島,使福建對臺灣的直接往來成為可能,這樣的“中三通”可為未來兩岸雙向、直接的“大三通”累積經驗。他認為,“中三通”可以採取分步走的做法,先從旅遊開始,然後逐步擴大到其他領域。

  蕭萬長的提議得到了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廈門大學海峽兩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林民書等專家的讚同。

  劉震濤從發展閩臺合作的角度指出,繼續發揮“兩門”、“兩馬”直航往來優勢,並進一步拓展閩臺直接往來,這對推動兩岸全面、直接“三通”,發展閩臺經濟關係可以起到重要的基礎作用。他說,“開辟閩臺兩地直接通航對于發展閩臺經濟關係是一個十分必要的臺階。”他指出,開辟一條福建與臺灣的直接通道,做到“朝發夕至”,這條捷徑尤其對臺灣南部地區民眾來往兩岸具有重要的意義,與臺灣方面開發臺灣南部地區的設想也是一致的。這一舉措對繁榮臺灣南部地區可稱為“雪中送炭”,也有助于臺灣企業合理地進行兩岸產業布局。

  劉震濤建議,開辟“中三通”應先從閩臺間試點客運直航開始。

  林民書則提出,在廈門與金門之間設立兩岸自由貿易區,擴大“小三通”的范圍,建立閩臺特殊運輸航線,建立帶有自由港性質的兩岸自由貿易區,並與臺灣的出口加工區、科學園區對接。

  專家們的建議引起了廈門市市長張昌平的極大興趣。他說,創新兩岸經貿合作機制,廈門力爭先行先試。蕭萬長先生提出的建立兩岸共同市場分三步走的設想以及目前由“小三通”逐步實現“中三通”,進而實現“大三通”的設想,我們都很感興趣,廈門願意為此先行先試。
 
  (來源:新華網)

編輯:芳翼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