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南童畫》拉開了晚會的序幕

張秀卿傾情演唱《車站》

《南鼓鞭春》春意濃濃
 曾心梅《天公疼憨人》滿堂喝彩

晚會全家福
中國臺灣網4月9日廈門消息 閩南的鄉音,閩南的鄉土,透露出閩南人獨有的鄉情親情,或許你聽不懂它的涵義,但卻能感受到它的鄉土情懷。昨天晚上,十大閩南語經典名曲評選揭曉晚會在廈門舉行,包括《愛拼才會贏》、《車站》等在內,臺灣音樂人將十首閩南語經典名曲盡收囊中,而獲得十大名曲的部分臺灣原唱人也登臺共襄盛舉。此次十大閩南語經典名曲評選揭曉活動也是昨日開始的第十屆“臺交會”的配套活動之一。
獲得本次十大閩南名曲的歌曲是《車站》、《望春風》、《浪子的心情》、《家後》(妻子)、《歡喜就好》、《雙人枕頭》、《天公疼憨人》、《針線情》、《空笑夢》、《浪子的心情》以及兩岸都耳熟能詳的《愛拼才會贏》。本次的十大名曲題材廣泛,有青春勵志題材的代表作《愛拼才會贏》、《浪子的心情》;有歌唱愛情主題的代表作《望春風》、《空笑夢》、《針線情》等,而無論是哪種題材,歌曲本身的旋律、歌詞,以及透露出來的神韻和感覺,卻都有濃濃的閩南鄉土氣息。
在十大名曲揭曉的晚會上,來自臺灣的《車站》原唱人張秀卿、《天公疼憨人》的原唱曾心梅都登臺獻藝。此外,曾多次到國外表演的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蹈團以及泉州溫陵南藝坊也都上臺表演了極富閩南特色的歌舞節目,特別是配合著閩南民樂表演的舞蹈類歌舞節目《草蜢弄(捉弄)雞公》,其風趣幽默的表演,加上詼諧輕松的音樂,更是將童真童趣的閩南鄉土氣息展露無疑。
臺灣音樂人此次囊括了十大閩南語經典名曲,評委之一的廈門大學藝術學院聲樂教授、廈門市音樂家協會主席吳培文教授此前曾表示,內地閩南語歌曲的發展水平遠不如臺灣地區,內地創作的歌曲不易演唱,但與此同時,臺灣的閩南語歌曲雖朗朗上口,卻大同小異。專家表示,希望通過此次評選,讓閩南語歌曲不僅作為一種音樂形式而且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可以流傳更廣泛,進入更多人的視野,包括非閩南語地區。
據介紹,十大閩南語經典名曲評選由“臺交會”組委會主辦、廈門廣電集團、廈門國際投資促進中心承辦,于2月底正式啟動。兩岸閩南語歌曲專家組成的專家評審委員會,從近幾十年的閩南語名曲中遴選出30首候選歌曲,這些歌曲跨越年度大、數量多、內容廣、體現了經典流行的特色,是不同時期兩岸閩南語歌曲的集合。從3月1日至3月25日,公眾通過廈門電視網站、廈門當地報紙、短信等方式進行投票。最後專家評審委員會根據大眾投票結果並結合專家意見,甄選出十大閩南語經典名曲。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聲樂教授吳培文點評部分閩南名曲:
《愛拼才會贏》中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非常符合實際,唱出了許多在外打拼者的心聲,因此受到聽眾廣泛的歡迎不是沒有道理的,在非閩南語地區如北方也廣為流傳,盡管語言不流暢,但歌曲的含義把握住了。
《浪子的心情》也是富有哲理性的,《愛拼才會贏》說明了一個道理,《浪子的心情》則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人生,曾經消沉過,失敗過,仍在困境中奮起,這也符合當今社會非常多年輕人的經歷,特別給在農村、邊遠地帶的底層青年人帶去莫大的安慰。音樂的特殊魅力有時在底層大眾里發揮出一般階層中所發揮不出的作用,《浪子的心情》流傳到了太平洋彼岸,在美國紐約、費城,還有日本東京都深受華人群體的歡迎,他們背井離鄉在外打工,處境遠非想象中的理想,曾有過閃失,也消沉、迷茫過,這首歌給了他們安慰和希望。
《望春風》歌詞的靈感來自于《西廂記》里的詩句“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李臨秋將詩中牆移花動的靈感與當時社會時興自由戀愛的現象結合在一起,將少女少男情竇初開,靦腆又期待的情懷表現得恰到好處。
《空笑夢》也是相當好的愛情歌曲。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變革,人們不再滿足于政治社會的需求,需要自我解脫、自我宣泄,他們的痛苦、歡樂和哀愁可以在這些準確表現平常百姓心理狀態的歌曲中得到宣泄和安慰。 (徐麗麟、謝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