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社會發展] 基本情況與年度特點 農業 工業

時間:2008-09-19 08:48   來源:四川年鑒

基本情況與年度特點

2005年,四川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決策,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奮力推進“三個轉變”,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步,超額完成了“十五”計劃的主要指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出可喜步伐。全省生産總值達到7385.1億元,比2004年增長12.6%,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495.7億元,增長5.8%;第二産業增加值3052.7億元,增長17.8%;第三産業增加值2836.7億元,增長10.7%。三次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9.1%、57.5%和33.4%。

農業與農村經濟

  經受了疫情和自然災害的雙重考驗,農村經濟保持了持續、平穩、較快的發展勢頭。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全省免除農業稅及附加,農民每人平均減負30元左右。兌付糧食直補資金6.5億元,增加1.3億元,種糧農戶平均每戶直接增收35元。各級財政實現農業生産和農業事業方面支出94.4億元,增長16.3%。糧食持續增産,糧食總産量達到3409.2萬噸,增長2.5%。大宗經濟作物全面增産,産值達到456億元,增長5.2%。農産品品質結構進一步優化,優質水稻、玉米、小麥和“雙低”油菜面積分別佔到58.3%、40%、60%和66.2%。肉類總産量949.2萬噸,增加78.6萬噸,增長9%,其中豬肉産量652.4萬噸,增加51.1萬噸,增長8.5%。水産品養殖規模擴大,養殖品種增多。龍頭企業快速發展,實現銷售收入52億元。農業生産條件不斷改善,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9萬公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6萬公頃。

工業生産

  克服煤電油運緊張的困難,合理組織生産,工業經濟保持了快速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2512.6億元,增長19.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上年的48.2%提高到53%。四大優勢産業完成增加值1510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4.2%,增長26.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74.6億元,增長11.5%;完成新産品産值857.5億元,增長49.9%。在統計的92種重點産品中,有79種産品生産增長,增長面達85.9%。尤其是能源、原材料、支農産品、食品、輕紡品、耐用消費品、建材化工、機電等産品生産增勢良好。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57.8,比上年提高26.3點,創歷史新高。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928.1億元,增長30.1%;實現利稅648.3億元,增長39%。

編輯:鐘寶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