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狀況] 年均氣溫 年降水量 年日照時數 氣象災害

時間:2008-09-19 08:40   來源:四川年鑒

年平均氣溫

  2005年,四川省年平均氣溫16.4℃。其中盆地區14.4~18.5℃,川西南山地11.6~21.3℃,川西北高原1.1~13.5℃。與常年同期比較全省偏高0.4℃,屬正常年份,年平均氣溫連續9年高於常年值;德陽、西昌兩市偏高1.2℃,為異常偏高;資陽、廣安、眉山3市偏高0.7~0.8℃,屬顯著偏高;成都市偏高0.5℃;省內其他地方正常。

  年內各月平均氣溫中,6、9月異常偏高,4、7月偏高,8月顯著偏低,其餘月份正常。6月,四川省氣溫異常偏高,月平均氣溫24.7℃,較常年同期偏高1.5℃。盆地大部在22~27℃,川西南山地在18~27℃,川西北高原在9~18℃。與常年同期相比,成都、德陽、雅安、眉山、樂山、資陽、達州、廣安、自貢、宜賓10市異常偏高;內江、廣元、瀘州、南充、綿陽5市顯著偏高;西昌、巴中、遂寧偏高,馬爾康、康定、攀枝花3市正常。8月,全省月平均氣溫23.4℃,較常年同期偏低1.7℃,其偏低幅度居歷史同期第二位。盆地大部在24~26℃之間,盆周山地22~24℃,川西南山地大部20~23℃,川西北高原大部12~20℃。與常年同期比較,遂寧、巴中兩市異常偏低;雅安、廣元、綿陽、宜賓、南充5市顯著偏低;自貢、達州、瀘州、眉山、樂山、資陽、廣安、德陽、成都9市偏低;省內其餘地區正常。9月,全省月平均氣溫23.1℃,較常年同期偏高2.2℃,位居61年以來同期第一高位;成都、綿陽、德陽、廣元、雅安、樂山、眉山、資陽、廣安、自貢、瀘州、宜賓、西昌、康定14市異常偏高;遂寧、達州、南充、馬爾康4市顯著偏高;內江市偏高;巴中和攀枝花兩市正常。

年總降水量

  全省平均降水量1029.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7%。盆地區和川西南山地兩地大部在1000毫米以上,其中達州市大部、巴中市東部及洪雅、峨眉山、天全均在1500毫米以上,天全縣年降水量最大,為1763毫米。川西北高原大部在900毫米以下,其中得榮、巴塘、汶川、茂縣、鄉城最少,分別為378、494、521、528、542毫米。與常年相比,省內大部偏多2成以內,盆地東北部和川西高原少數縣市偏多約3成,盆地西北部和川西南山地中部偏少1~3成。各月降水量中,1、3月顯著偏多,2、4月偏多;9月偏少,其餘月份正常。1月,四川省降水顯著偏多,平均降水量17.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6成,偏多幅度位居1961年以來第三位。與常年同期比較,除盆南及盆東北部分地方偏少外,盆地大部偏多,其中盆西北、盆西部分地方偏多近1倍;川西高原大部偏少,川西南山地北多南少。3月,四川省降水顯著偏多,月平均降水量41.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6成,偏多幅度位居1961年以來第三位。與常年同期比較,只有盆東北和盆北的部分地方偏少3~4成,省內其餘地區大部偏多明顯。9月,四川省降水偏少,月平均降水98.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3成,位居61年以來同期第三低位。與常年同期比較,全省大部偏少,其中盆地偏少3~7成。

年日照時數

  全省日照時數偏少3~7成,其中有13個市突破標準三十年最小值,其他市州與標準三十年同期值相比,偏少幅度也位居2~4位。7、8兩月,全省出現長時間的陰雨寡照天氣,尤其盆周山區、盆中丘區及盆西平原連續降雨天氣最為明顯。

氣象災害

  2005年主要氣象災害是乾旱、暴雨洪澇、地質災害、大風、冰雹、陰雨寡照、雷電災害等,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28.1億元,其中農業直接經濟損失72.2億元。

  乾旱:年內各類乾旱造成405.7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31.7萬公頃,成災16.7萬公頃,絕收2.6萬公頃,減少糧食産量16.2萬噸,直接經濟損失7.6億元。春季,盆地區共有17縣(市)出現了春旱,主要分佈在盆地北部等地方。主要特點是:出現早、局部旱期長、範圍小、個別地方旱情較重,屬偏輕年份。初夏,盆地區共有41縣(市)出現了夏旱,主要分佈在德陽、遂寧兩市,廣元、綿陽、南充3市大部,以及巴中、廣安、資陽、雅安、樂山、宜賓等市的部分地方,大部分地方旱期在20~29天。主要特點是:出現早、旱期短、範圍較常年略偏小、旱情輕、屬偏輕年份。盛夏,盆地區共有23縣(市)出現了伏旱,主要分佈在綿陽、德陽兩市大部,成都、達州、瀘州等市的個別地方,旱期在20~27天。2005年伏旱出現範圍小、時間短、無危害、屬輕旱年份。

  暴雨洪澇:2005年全省共發生5次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暴雨洪澇屬一般年份。共有110縣(市)出現了暴雨,40縣(市)達到洪澇標準。2005年暴雨洪澇的主要特點:局部暴雨過程頻繁、區域性過程接近常年,出現時間主要集中在7月,盆地東北部等部分地方暴雨日數偏多。雖無特大暴雨天氣、但局部洪澇嚴重。暴雨、洪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90.3億元,其中農業損失46.7億元。主要暴雨天氣過程:6月23~24日盆地遂寧、資陽、南充、成都、達州、巴中、廣安、內江8市的部分地方,以及犍為、瀘縣、自貢3縣(市)出現暴雨,蓬溪縣日最大降水量達119.6mm。6月29~7月2日眉山、成都、綿陽、德陽、雅安、樂山、廣元等市共有39縣(市)出現暴雨,眉山市日最大降水量達165.56mm。7月7~9日巴中、達州、廣安3市,宜賓、自貢2市部分地方出現暴雨,宣漢縣日最大降水量達178.36mm。7月16~19日自貢、綿陽、廣元、德陽、宜賓、內江、攀枝花7市大部及樂山、資陽、雅安、成都、遂寧、涼山6市州的部分地方和萬源市共51縣(市)出現暴雨,北川地區日最大降水量達179.66mm。7月27~29日樂山、自貢、內江、眉山、雅安、宜賓6市的部分地方,成都、廣元、巴中、資陽、廣安5市的個別地方出現暴雨,榮縣日最大降水量達126.86mm。

  地質災害:主要出現在攀枝花、涼山、宜賓、樂山等市(州),其中8月8~10日,攀枝花市鹽邊、米易縣境內出現的地質災害最為嚴重,強降水引發了嚴重的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共造成12人死亡、1人失蹤、14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7767萬元。8月11日,瀘定縣境內的海螺溝地區因短時強降水引發了嚴重的群發性山洪泥石流災害,沖毀電站7座、橋梁5座;沖毀景區公路多處,受阻遊客達1400余人;磨西大堰部分垮塌,飲水工程多處受損;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1.7億元。

  大風、冰雹:4月8日,盆地內發生一次明顯的大風、冰雹天氣過程。全省共有20縣(市)吹了7級以上的大風,最大風速出現在興文縣,達26米/秒;樂山、宜賓、達州、廣安、南充、雅安6市的部分地方還降了冰雹,這是四川盆地2005年最強的一次大風、冰雹天氣過程,給人民生命財産帶來重大損失。全省共有600萬人口受災,直接經濟損失8.7億元,其中受災最嚴重的樂山、宜賓市分別損失3.5億元和2.4億元。

  陰雨寡照:7、8兩月,出現長時間的陰雨寡照天氣,尤其盆周山區、盆中丘區及盆西平原連續降雨天氣最為明顯。全省有雨日數一般多為21~49天,其中40天以上的有56個測站,30~39天的有89個縣(市)。與常年同期相比,盆地大部、川西南山地和西部高原有雨日數較常年普遍偏多5~18天,其中盆南、盆中丘區有27個縣(市)偏多在10天以上,全省有12站的降水日數創歷史極值,有2站平歷史極值,有14站位居歷史第二。全省平均氣溫盆地區和川西南山地南部偏低。

  雷電災害:2005年,全省因雷擊共造成31人死亡,18人受傷,比上年雷擊死亡人數少36人,受傷人數少71人,屬雷擊較輕年份。其中,4月30日,雙流縣白沙鎮遭受雷擊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的雷擊事件是成都市近年來雷擊事故中死傷人數最多的一次。6月30日,眉山市自北向南出現了強對流雷暴天氣,雷暴強度之大,持續時間之長屬歷史罕見。此次雷暴天氣過程造成了嚴重的雷擊災害,1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近600萬元。

  大霧:年內因霧多次造成公路和機場關閉,給交通運輸、人們的生産生活造成了較大影響和危害。12月25至30日,四川盆地出現區域性大霧,成都公交系統28日因大霧陷入半癱瘓狀態,至少有100多條線路、1000多輛公交車被迫推遲半小時到1個多小時發車,超過10萬市民出行受到不同程度延誤。成都所有高速公路陸續關閉。大霧還導致雙流機場關閉近6個小時,115個進出港航班被直接延誤,356個進出航班都做順延調整,順延時間在7小時左右,使得1萬多名旅客滯留機場。從28日8時至14時,全市因大霧共發生交通事故180起。成南高速路上,8輛小汽車與3輛大貨車發生追尾,導致4人死亡,8人受傷。綿陽至三台公路塘汛段12輛車連環相撞,2人死亡。

  森林火災:2005年,森林火災損失森林2256.5公頃,過火面積6818.1公頃,為近年來最重的一年。5月至6月上旬,川西高原持續晴熱少雨,大部分時間火險等級一直維持在4~5級高火險,致使當地森林火災頻發,四川第一大林區木裏縣在5月4日、17日、22日、6月1日發生數起森林火災,其中5月17日、22日的火災過火面積超過1000公頃,為歷史罕見。6月7日,甘孜州九龍縣因雷擊引發森林火災,過火面積達360公頃。

  雪災:年內,雪災主要發生在甘孜、阿壩兩州,受災34縣,461個鄉鎮,受災人口達47萬,損壞房屋1700余間,死亡大牲畜近25萬頭,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億元,約為2004年損失的3倍。

  強降溫過程:3月11~12日,受北方強冷空氣影響,四川盆地出現了一次明顯的強降溫天氣過程。大部分地方日平均氣溫下降了8~10℃,達州市南部降溫達10.9℃,廣元、雅安、樂山3市和綿陽市北部、成都市南部降溫為6~8℃,盆地大部地方日最高氣溫普遍下降了12~14℃。4月8日,四川盆地出現一次強降溫天氣過程,盆地內大部分地方的日平均氣溫下降了9~11℃,遂寧、瀘州兩市降溫達12℃,日最高氣溫普遍下降了13~16℃,南充、達州、巴中等地下降了18~19℃。

  秋綿雨:2005年四川省有113縣(市)發生了秋綿雨天氣,主要分佈在盆地大部,甘孜、阿壩和涼山3州的部分地方。出現時段主要在9月下旬,其次在10月上旬、11月中旬。大部分地方每段秋綿雨天氣過程的持續時間在7~15天,都江堰市長達19天。2005年秋綿雨的主要特點是範圍大,大部分地方持續時間短,屬一般年份。

  綜觀全年,天氣氣候條件對全省農業生産的影響是利弊相當,屬平略偏歉的農業氣候年景。大、小春生産中,全省農區無大面積的冬幹、春旱、夏旱及伏旱出現,使得旱糧生産受益頗多;加之春季、初夏及秋季均出現光溫匹配較好的時段,適宜大、小春作物和晚秋作物的生長髮育,這些有利因素對穩定全年糧食生産作出了突出貢獻,尤其小麥、春玉米增産明顯。但是,2005年農業氣象災害危害依然突出。冬季低溫霜凍,春季盆地區域性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春、夏交替時段盆地區陰雨寡照,盛夏低溫陰雨、寡照天氣及多次區域性暴雨,嚴重影響了糧油作物的産量形成。全省水稻、夏玉米的單産出現較為明顯的減産。
 

編輯:鐘寶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