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主要資源及地位 土地 水 生物 礦産 旅遊

時間:2008-09-19 08:35   來源:四川年鑒

主要資源及其地位

土地資源

  四川省地域遼闊,總面積4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5.1%,居全國第5位,居西部地區第4位。但每人平均土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準,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四川地貌以多山和高原為特色,60%以上的地區海拔都超過1000米。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種地貌類型齊全,分別佔全省面積的77.1%、12.9%、5.3%、4.7%。由於四川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土壤類型豐富多樣,全省共有25個土類、66個亞類、137個土屬、380個土種,土類和亞類數分別佔全國總數的43.48%和32.60%。

  根據土地的自然、社會經濟利用現狀及其他因素劃分,四川省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有8個一級利用類型(表1),45個二級利用類型和62個三級利用類型。除橡膠園以外,其他省的一、二級土地利用類型四川都有,在全國極富代表性。土地利用以林牧業為主,土地利用地域差異十分明顯,林地和牧地集中分佈于盆周山地和西部高山高原;耕地則集中分佈于東部盆地和低山丘陵區,佔全省耕地的85%以上,以坡耕地為主,耕地品質不高;園地集中分佈于盆地丘陵和西南山地,佔全省園地的70%以上;交通用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集中分佈在經濟較發達的平原區和丘陵區。

表1四川省土地資源利用現狀結構表

水資源

  四川降雨量大,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約為4889.75億立方米。水資源以河川徑流最為豐富,境內共有大小河流近1400條,被譽為“千河之省”。

  四川省水資源總量共計約為3489.7億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徑流量為2547.5億立方米,佔水資源總量的73%;上游入境水942.2億立方米,佔水資源總量的27%。另外還有地下水資源量546.9億立方米,年可開採量為115億立方米;境內遍佈湖泊冰川,有湖泊1000多個、冰川約200余條及一定面積的沼澤,多分佈于川西北和川西南,湖泊總蓄水量約15億立方米,加上沼澤蓄水量,共計約35億立方米。

  四川省水資源總量豐富,每人平均水資源量高於全國;河道迂迴曲折,有利於農業灌溉;天然水質良好,但近年來污染有所加重;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洪旱災害時有發生。

生物資源 

  四川省地處水熱充沛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複雜多樣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資源,有許多珍稀、古老的動、植物種類,是全國乃至世界極其珍貴的生物基因庫之一。

  全省有高等植物近萬種,約佔全國種類的1/3,僅次於雲南,居全國第二位。其中苔蘚植物500余種,維管束植物232科、1621屬;蕨類植物708種、裸子植物100余種(含變種)、被子植物8500余種;松、杉、柏類植物87種,居全國之首。在全國389種珍稀瀕危保護植物中,四川分佈有7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3種、二級32種、三級39種,分別佔全國各級重點保護植物種數的37.5%、20%和18%。

  全省有各類野生經濟植物5500余種。其中藥用植物4600多種,所産中藥材佔全國藥材總産量的三分之一,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基地。芳香及芳香類植物300余種,是全國最大的芳香油産地。野生果類植物達100多種,其中以獼猴桃資源最為豐富,居全國之首,並在國際上享有一定聲譽。菌類資源在全國最為豐富,野生菌類資源達1291種,佔全國的95%。森林面積1234.24萬公頃,森林蓄積居全國第二,活立木蓄積15.82億立方米,僅次於黑龍江省,森林覆蓋率達27.94%。

  四川省野生動物資源極其豐富,有1246種脊椎動物,佔全國總數的45%以上,獸類和鳥類約佔全國的53%。其中:獸類217種,鳥類625種,爬行類84種,兩棲類90種,魚類230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146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30種、佔全國的30.9%,二級保護動物112種、佔全國的47.1%,“國寶”大熊貓的數量佔全國的85%以上。動物中可供經濟利用的種類佔50%以上,其中:毛皮、革、羽用動物200余種;藥用動物340余種。四川省雉類資源極為豐富,達20種,佔全國總數的40%,其中有許多為珍稀瀕危雉類。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居全國第一位。

礦産資源

  四川省礦産資源豐富且種類比較齊全,能源、黑色、有色、稀有、貴金屬、化工、建材等礦産均有分佈。已發現各種金屬、非金屬礦産132種,佔全國總數的70%;已探明一定儲量的有94種,佔全國總數的60%,分佈在全省大部分地區。有32種礦産保有儲量居全國前5位,其中鈦礦、釩礦、硫鐵礦等7種礦産居全國第一位。釩、鈦具有世界意義,鈦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82%,釩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3;天然氣、鋰礦、芒硝等11種礦産居全國第二位;鉑族金屬、鐵礦等5種居全國第三位;煉鎂用白雲岩、輕稀土礦等8種礦産居全國第四位;磷礦居全國第五位。

  四川礦産資源有以下特點:一是資源總量豐富,但每人平均佔有量低於全國水準;資源種類齊全,但多數礦種儲量不足,除釩鈦磁鐵礦、岩鹽、芒硝、鉛鋅、硫、鐵礦、石棉、雲母、金、磷、水泥灰岩等儲量可滿足開發需要外,多數礦産資源都存在資源數量不足、品質差、探明礦山不足的問題。二是分佈相對集中,有利於形成綜合性礦物原料基地。如川西南以黑色、有色金屬和稀土資源為優勢,是我國的冶金基地之一;川南地區以煤、硫、磷、岩鹽、天然氣為主的非金屬礦産種類多、蘊藏量大,是我國化工工業基地之一;川西北地區稀貴金屬(鋰、鈹、金、銀)和能源礦産(鈾、泥炭)資源豐富,是潛在的尖端技術産品的原料供應地。三是共、伴生礦産多,具有重要的綜合利用價值。如攀西地區的釩鈦磁鐵礦是我國著明的三大綜合利用共生礦之一。四是已探明儲量的礦産中貧礦多、富礦少。除鉛、鋅、鎘、銀、岩鹽、鈣芒硝等品位稍高外,其他礦産多為中、貧礦。

旅遊資源

  四川有著大量極具旅遊價值的旅遊資源,包括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其他旅遊資源,其數量和品位均在全國名列前茅,是我國著名的旅遊資源大省。

  在我國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29處中,四川省就有4處,居全國第二位,其中世界自然遺産有2處(九寨溝、黃龍),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産1處(峨眉山—樂山大佛),世界文化遺産1處(青城山—都江堰);被列入《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的自然保護區4處(九寨、臥龍、黃龍、稻城亞丁);擁有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5處,居全國第一位,省級風景名勝區75處;有“中國旅遊勝地40佳”5處;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點)14處;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1座。此外,還有各級自然保護區163個,其中國家級18個、省級67個,以大熊貓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35個,佔全國同類自然保護區總數的87%。全省建有國家級森林公園28個,省級52個,縣級7個;世界級地質公園1處,國家級地質公園11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7個,居全國首位,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55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7處。

編輯:鐘寶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