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
字號:
壽光概況

  時間:2006-04-11 15:43    來源:     
 
 

壽光——歷史沿革

        壽光開發甚早,歷史悠久。境內現已發現北辛、大汶口、龍山等古文化遺跡150多處。史傳漢字鼻祖倉頡在此始創了象形文字。世界第一部農學專著《齊民要術》在這裡字句成章。

        夏朝,屬斟灌國。商朝,壽光地是逄伯陵的封域。西周,屬紀國。春秋戰國時期,屬齊國。秦朝,廢封建,置郡縣,壽光地為劇縣、益縣,屬齊郡。西漢,

        西元前148年(景帝中元二年),置壽光縣,屬青州刺史部北海郡管轄,自此史書始見壽光縣之名。

        西漢初置壽光時,縣治在今縣城東北洛城鎮牟城村(王莽曾改名“翼平亭”)。東漢時,壽光縣屬青州樂安國。三國魏時,壽光縣隸屬青州樂安郡。西晉,壽光縣隸屬青州樂安國。南北朝時,無壽光縣名,在今縣境內有隸屬青州北海郡的劇縣、隸屬青州齊郡的益都縣、隸屬青州樂安郡的博昌縣
以及南朝宋僑立的隸屬冀州河間郡的南皮縣、樂城縣。隋代西元586年(文帝開皇六年),在南朝宋博昌故城復置壽光縣,
隸屬青州北海郡。

        西元596年(隋開皇十六年),于壽光縣南置閭邱縣。到大業初年,撤閭邱縣,併入壽光。此後,壽光縣境域基本趨向固定。唐、宋、元、明、清各代,壽光縣治均在今縣城。唐代隸屬河南道青州北海郡,宋代隸屬京東路青州北海郡,金時屬山東東路益都府,元代隸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代隸屬山東布政司青州府,清代隸屬山東青州府。 

         中華民國前期,壽光縣先屬山東省膠東道。民國14年改屬山東省淄青道,民國17年後,直屬山東省政府。抗日戰爭時期,壽光縣有兩個縣級政權。一個是共産黨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政權,隸屬山東省清河區清東專員公署,縣府在今臺頭鎮一帶。一個是國民黨張景月部的縣政府,隸屬國民黨山東省第十四行政督 察專員公署,縣府在北洛鎮尚家莊。

        另外,日本侵略軍也扶植汪偽建立傀儡縣政權,駐壽光縣城,隸屬日偽山東省公署青州道尹公署。在此期間,今壽光境還劃出益、壽、臨、廣四邊縣地、壽濰縣地和昌濰縣地。解放戰爭時期及建國初期,壽光縣境分為壽光縣、壽南縣,還有益壽縣的一部分。


        1953年8月,壽南縣並於壽光縣。縣級機關移至今縣城,隸屬山東省昌濰專區,1967年昌濰專區改為昌濰地區,1981年7月改稱濰坊地區,1983年10月改稱濰坊市,壽光縣均隸屬之。1993年壽光縣撤縣設市。

壽光蔬菜——發展歷程

        壽光市地處山東北部沿海,總面積218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6公里,轄19處鄉鎮、街道,耕地135萬畝,人口108萬。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全省進前列,百強上位次”的發展目標,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全面推進農業産業化、標準化、國際化進程,促進了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先後六次躋身全國農村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行列,目前位居第67位,農業增加值列全國第19位,是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2003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産總值155.5億元,財政總收入11.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05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78億元,農業增加值32.2億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4508元,到今年4月底,各類存款餘額132.8億元,比年初增加17億元。 
 
        農業標準化發展水準較高。近年來,我們按照南抓標準化、北抓大開發的要求,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積極推行農業農場化、農民職工化、生産基地化、産品標準化,全市培植了糧食、蔬菜、果品、水産、畜牧等五大支柱産業,形成了80萬畝蔬菜、60萬畝糧食、10萬畝優質果品、11萬畝海淡水養殖、500多個畜牧飼養小區的格局。中南部地區,重點規劃建設了市蔬菜高科技示範園等5個國家、省級農業科技示範項目和21處無公害蔬菜基地,發展了無公害蔬菜基地面積60萬畝,冬暖式大棚30萬個,35萬畝。全面推行了農業標準化管理措施,健全了蔬菜和畜牧兩套農産品品質檢測網路,加強品質檢測監控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市農副産品品質檢測中心通過了省級計量認證,成為全省十大區域性農産品安全檢測中心。目前,全市有65種農産品獲准使用國家無公害農産品標誌,有“樂義”蔬菜等23種農産品註冊了商標。去年,在全國37個“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試點城市農産品品質抽檢中,我市綜合檢測成績列第三名,今年1月份檢測成績又獲得第一名。北部地區,實施了以10萬畝冬棗等為重點的綜合開發,共種植冬棗7萬畝、速生楊8萬畝、苜蓿2萬畝,海淡水養殖面積達到11萬畝,發展了136萬公畝鹽田。壽光是全國無公害農産品生産示範基地縣達標單位和膠東半島無規定動物疫病區。
   
        科技興農步伐加快。近年來,圍繞提高農産品品質,我們積極開展農業標準化新技術、新成果的研究和推廣,健全了市鄉兩級蔬菜、畜牧、水産等農技推廣服務網路,發展了90多家農業協會、研究會等經濟合作組織,建成了市蔬菜示範園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建立了濰坊科技職業學院、水産學校、農機化學校等一批農業培訓基地和瑞士先正達、荷蘭瑞克思旺、以色列海澤拉等外資農業良種示範基地,發展各類農業園區500多個,與46家省以上科研單位建立了協作關係,形成了完善的社會化綜合培訓網路,每年我們都利用各種方式加強對廣大菜農、鄉村幹部和蔬菜加工企業負責人進行培訓。同時,通過先後成功舉辦五屆蔬菜博覽會,架起了農民與涉農企業、外商交流的橋梁和紐帶,使廣大農民解放了思想,展示了産品,學到了先進的農業經營理念,加快了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步伐。全市先後推廣了大棚滴灌、臭氧抑菌、無土栽培等200多項新技術、300多個農産品新品種。
   
        市場流通網路健全。多年來,全市圍繞搞活第三産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建立完善了以市區蔬菜批發市場、生産資料市場、種子市場為主,重點鄉鎮蔬菜、果品、食用菌等12個專業市場為補充的農産品流通體系,全市農貿批發市場發展到26處,集貿市場186處,建設了農産品超市、連鎖店100多家,發展了蔬菜經營公司400多家,蔬菜運銷專業戶、經紀公司等仲介組織1.7萬個。搞好農産品市場治理整頓,加強農加 強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經營假冒偽劣、欺行霸市等不法行為,保持了市場的良好交易秩序。壽光蔬菜批發市場經過九次擴建,累計投資2.3億元,佔地面積600畝,年交易額30多億斤,28億元,是全國十大農副産品批發市場之一,成為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資訊交流中心。
 
        去年以來,該市場與深圳農産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組建了壽光蔬菜批發市場有限公司,實現了南北兩大農業龍頭的強強聯合。投資5000萬元的蔬菜拍賣市場已正常運營,在國內率先實現了蔬菜交易電子化。同時,大力開拓農産品外埠市場,建立了從生産基地到批發市場,從配送中心到連鎖超市的農産品生産、流通、消費鏈條,與全國200多個大中城市農産品市場及國家機關、大型企業開展了直供直銷、連鎖經營、配送業務,産品銷往1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以來,我們以建設市場群為重點,在原有蔬菜批發等專業市場的基礎上,瞄準全國最高水準,正在規劃建設一批規模大、檔次高的專業批發市場,形成一個大的市場群,聚集人流、物流、資訊流,進一步繁榮活躍城鄉經濟,帶動全市農村經濟的更快發展。
  

壽光蔬菜——現狀

        農業標準化水準較高。壽光是全國農業産業化、標準化、國際化起步較早的地區之一,也是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祥地。近年來,全市按

 照“農業農場化、農民職工化、生産基地化、産品標準化”的要求,突出重點,大搞農業標準化生産、農業園區建設、壽北開發、畜牧業生産、農業龍頭企業建設,農業效益明顯提高。全市培植了蔬菜、糧食、果品、水産、畜牧等五大支柱産業,糧經

作物比例達到3:7,形成了80萬畝蔬菜、45萬畝糧食、10萬畝優質果品、30萬畝海淡水養殖、500多個標準化畜牧飼養小區的格局。 

         中南部地區,重點規劃建設了21處無公害蔬菜基地和市蔬菜高科技示範園等5個國家級、省級農業科技示範項目。全市無公害蔬菜基地面積達到60萬畝,冬暖式大棚達到30萬個,35萬畝。北部地區,實施了以10萬畝冬棗等為重點的壽北綜合開發,共種植7萬畝冬棗、7萬畝速生楊、
3萬畝苜蓿,海淡水養殖面積達到11.4萬畝,發展
其中塑苫灘面積20萬公畝。全面推行了農業標準化、規範化管理,健全了蔬菜和畜牧兩套農産品品質檢測網路。其中投資1000多萬元的市農副産品檢測中心,通過了省級計量認證。全市有65種農産品獲准使用國家無公害農産品標誌,有樂義蔬菜等23種農産品註冊了商標。成為全國無公害農産品生産示範基地縣(市)達標單位和膠東半島無規定動物疫病區。 
   
        壽光蔬菜批發市場被國家農業部、國家計委等8部委列為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成為全國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資訊交流中心。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