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
字號:
第五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

  時間:2006-04-10 16:20    來源:     
 
 

        第五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于2004年4月20日在壽光國際會展中心召開。菜博會主題“綠色與科技”。本屆菜博會規格高,由農業部、商務部、科技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國家環保總局、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外國專家局、中國農科院、國家旅遊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美國、英國、俄羅斯等10個國家駐華使館和歐盟駐華代表團、世界銀行駐華代表團等13個國際組織、商協會協辦,省外經貿廳、省農業廳、省科技廳等11個廳局和濰坊市人民政府、壽光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並且從本屆開始,被商務部正式批准為年度例會,成為全國五大農業展會之一。本屆菜博會,由全國政協常務副主席王忠禹宣佈大會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姜春雲,山東省委書記張高麗,山東省政協主席孫淑義,全國政協副秘書長趙喜明,農業部副部長范小建,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葛志榮,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孫曉康,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唐建邦,山東省委副書記王修智、高新亭,省委常委、秘書長楊傳升,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朱正昌,省人大副主任邵桂芳、曹學成,省政府副省長陳延明、趙克志,省政協副主席王久祜、齊乃貴等上級領導先後到會參觀指導。

  展會期間,參觀者絡繹不絕,人流如潮,共有來自美國、荷蘭、韓國、日本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全國30個省市區的71.6萬人到會參觀,其中專業觀眾達50多萬人,外賓2500多人,最多的一天達到10萬人。會議取得了豐碩的經貿成果,共簽約項目77個,簽約額達52億元,貿易額31億元。

  會議期間,共有來自100多家海內外媒體的700多名記者參會報道,累計播發稿件1000多篇次。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山東衛視、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農民日報、大眾日報等數10家主流媒體均派出記者團到會採訪,並以頭條、整版、重要消息、專題欄目等形式給予重點報道。各大媒體還對會議的盛況和成果進行了及時跟蹤採訪報道。強大、持久的新聞媒體聲勢,使壽光再次為世人所矚目。

  本屆菜博會設主展區和十二個分展區,其中主展區展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室內外展位1000多個。共展出菜果盆栽展品4萬多盆,實物展品1萬多公斤,涉及17大類1000多個品種,其中新品種達到了680多個。展示的彩色蔬菜、袖珍蔬菜、營養蔬菜、減肥蔬菜、觀賞蔬菜等特菜品種和立體栽培、無土水培、生物組培等先進栽培模式,都代表了當前蔬菜生産的最新品種和前沿技術。特別是實地培育的可累計挂果2.5萬個的“番茄樹”、挂瓜350公斤的“黃瓜樹”及“茄子樹”、“辣椒樹”等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成為本屆菜博會最大亮點,讓參觀者倍感驚喜。主展區實行園林景點式組合設計,把實物展示與蔬菜文化藝術有機結合。其中6000多平方米的“蔬菜大觀園”,設計製作了綠色之韻、綠滿山川、大地母親、萬里長城、雙龍戲珠等20多個蔬菜園林式景點,新穎別致,異彩紛呈,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先正達種子有限公司、萬芳花卉發展中心、聖泉菇業科技中心、瑞克斯旺種子基地、洛城綠色食品基地、中華牡丹園、蔬菜批發市場、農副産品品質檢測中心、紅梅園藝種苗基地、三元朱村綠色食品生産基地、北洛奇異水果園、林海生態博覽園等十二個分展區,都以鮮明的特色,從不同側面展現壽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成就。

  本屆菜博會,首次嘗試節會結合,舉辦了首屆蔬菜文化藝術節, 開幕式《綠色頌歌》大型文藝演出,拉開蔬菜文化藝術節帷幕。本屆藝術節共有22項大活動,各項活動以蔬菜文化為主線,藝術性、觀賞性、互動性相結合,特色鮮明,從不同側面展現了壽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風土人情。中國京劇名家名段演唱會,“高空王子”阿迪力高空行走, 2004“菜鄉情”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全國百家出版社科技圖書展”,“菜都之春”文藝晚會,“菜鄉風情”攝影賽展,“海訊杯”瓜王、菜王、果王評選,廚藝菜果雕刻大賽,“百鳥鳴春”養鳥賽展,生食菜果比賽,禮儀小姐選拔賽,濰坊民間藝術及蔬菜工藝品展,壽光“農業觀光一日遊”,全市師生文藝匯演,全市職工文藝匯演,全市體育文化活動匯演以及各鄉鎮、單位組織的民間藝術表演,都集中展示了我市深厚的文化內涵,極大地活躍了大會氣氛,豐富了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會中論壇反響強烈。蔬菜品質安全論壇、中國蔬菜出口貿易機會論壇、美國維生公司主辦的專家講座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領導、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民群眾達2萬多人。美國維生育苗專家斯坦福教授、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宮佔平,農業部全國農技中心蔬菜處處長、農技推廣研究員張真和,山農大教授、博士師導師張培正,山東省農科院院長助理、研究員何啟偉等20多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分別做了精彩演講和報告。

編輯:妮妮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