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
字號:
神奇的“綠色峰會”

  時間:2008-06-25 14:34    來源:     
 
 

        編者按:無論是單株挂果1.5萬隻的番茄樹,還是百多公斤重的巨型南瓜,菜博會無疑是支撐“壽光人什麼都敢種”的真正動力。憑藉菜博會這一平臺,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資訊大密度匯集。科技擴容帶來的市場繁榮,不僅使菜博會呈現出飽滿的活力和充足的後勁,也成為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的助推器。借菜博會之勢,壽光正實現著從區域性蔬菜産地向國際性蔬菜市場的跨越,它所成就的,遠不止壽光蔬菜。

  4月20日開幕的第六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至5月7日,參觀者已達106萬人次,招商引資成果凸顯,簽約項目117個,簽約額96.7億元,各類貿易額達153億元。

       “秀色”引人醉

  走進菜博會主展廳,如同走進一個特殊的園林世界,觸目皆是亮點。在15萬平方米的展區內,果菜飄香,流水潺潺,精品薈萃,綠意盎然。24萬盆名優新奇蔬菜組成上百個景點,形神兼備,意趣天成。長青苑內,菜香如縷,綠陰如蓋,叫不出名、沒見過面的新奇蔬菜隨處可見。即使是黃瓜、辣椒、茄子等大路蔬菜,也都以別樣的“俏臉”示人。以岩石壘疊的假山上遍植香芹、蘆薈、百香果、花葉莧菜等,流水從三個方向汩汩而下,形成三方瀑布、八面環水的景觀,滿園秀色引得遊人不住讚嘆。

  今年,菜博會的展出品種已增加至1000多個。同時舉辦的第二屆壽光蔬菜文化藝術節、廚藝菜果雕刻大賽、瓜菜果王大賽、“菜鄉風情”書畫展、壽光農業觀光一日遊、賈思勰農學思想研討會等20余項活動,又為菜博會增加了更多看點。形式新、內容實,使得菜博會的人氣越來越旺,並由此帶動餐飲火爆、商業紅火。

        挑戰“吉尼斯”

        一棵番茄“樹”,單株挂果1.5萬隻,一個巨型南瓜“體重”100多公斤,壽光人王會明培育的大棚超甜葡萄,糖度高達25.1%……

  本屆菜博會上,許多展品向世界吉尼斯記錄發起挑戰。E展廳的蛇瓜架下,形態逼真、悠悠垂吊的長長果實格外引人注目。菜博會組委會顧問張嘉慶介紹説,蛇瓜的世界吉尼斯紀錄在北戴河,是2.86米,現在我們的瓜已長到兩米半多。

  來自泰安的農民王丙河大發感慨:“壽光真是什麼菜都能種出來。我們村這次來了六七個人,每人花費300多元,值。回去後,我們要積極推薦這些新技術,讓大家都來看一看。”

  科技不斷擴容,菜博會呈現出飽滿的活力和充足的後勁。會場一年比一年火爆,首屆菜博會參觀者是38萬人次,第五屆達到71.6萬人次。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及各類資訊的大密度匯集,為廣大農民尋求致富真經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也開闊了壽光的視野。展廳內最搶手的要數各種介紹新品種、新技術的宣傳材料,農民們滿懷著對農業新知識的渴望,摩肩接踵,挨個展位轉,每份材料都不放過,這裡成了一個農業科技推廣的大課堂。在這種“零距離”接觸中,農民學到了實實在在的致富本領,科技素質不斷提高,大棚蔬菜畝均效益達1.5萬元以上,實現了“一畝地裏奔小康”。以首創“草地杏園”聞名的燕興華,在網上開辦“葡萄店”的七旬老漢黃榮名,靠“一邊倒”技術發家的“桃王”劉成德等,無不是菜博會造就的“農民百萬富翁”。

        搭建大舞臺

        新穎的形式,旺盛的市場,強烈地吸引了中外涉農企業和科研院所的關注,紛紛把各自最先進的産品、技術和科研成果帶到壽光,以此來打開進入市場的大門,菜博會成了中外涉農企業群雄逐鹿的“舞臺”。瑞士先正達、以色列海澤拉、荷蘭瑞克斯旺等一批世界知名農業跨國公司早已落戶壽光,以色列尼瑞特、法國泰克尼澤和具有260多年曆史的法國威邁等新巨頭也相繼亮相。

        在A展廳琳瑯滿目的展位中,瑞克斯旺種業特別引人注目,他們一個品牌就租下了7個標準展位,形成了一條瑞克斯旺街。該公司是最早在壽光建立示範農場的企業之一。公司山東總經理李作虎説,六屆菜博會,他們年年參加,展位
年年增加。

  壽光的投資優勢很突出,不僅有8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有技術最成熟、接受新品種最快的農民,而且壽光菜博會也是中國蔬菜産業的資訊交流中心。公司始終把壽光作為整個中國市場的重點之一,把最新的産品和最棒的人力資源放在這裡。  菜博會已成為中國蔬菜産業接軌世界、國際資本融合及品牌滲透的橋梁。以此為帶動,近幾年,壽光先後引進推廣400多項農業新技術、1000多個新品種和30多种先進種植模式,良種覆蓋率達到了98%以上。打蔬菜牌,唱百家戲,菜博會的外延不斷擴大,辦展方式不斷創新,從過去主要靠政府投入到市場化運作,從過去單一的展示交流到突出成果轉化、交易洽談和資訊交流,吸引力越來越大,屆屆出現展位告急的景象,第六屆菜博會的展位更是出現了提前一年競拍過半的熱烈場面。

 
編輯:陳寧    
 
 
台灣網 版權所有